北大教授:如果他们今后有了权力,给国家造成的危害不比贪官小
《秋叶》:在我的后园里,可以看见墙外有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乍一看就是一句典型的病句,但是读鲁迅的文章要结合时代而背景,当时的鲁迅是想要唤醒人的思想,看上去明明都是同样的枣树,但两者在思想上差别很大。
鲁迅的讽刺文章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如今,人们的思想不再麻木,取而代之的确实另外一种, 高晓松当年回到清华演讲时,准备了很长时间,然而就在高晓松演讲完之后,一个女孩提问:高老师,你觉得我是应该去国企还是外企?
当时高晓松也很无奈,甚至感到一些气愤,但他还是做出了回应:我准备了很久的演讲,不是为了给你解答这个问题的,你可以去问成功的商人,他们比我更擅长!此后高晓松再也不去大学讲课了,高晓松之所以会生气,主要是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来自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句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说起来,钱理群教授跟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是中国鲁迅学会理事,研究了许多鲁迅的作品、精神,他是继鲁迅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敢于批评的精神跟鲁迅是如出一辙。
钱理群教授出生书香门第,外祖父项兰生创办了杭州最早的白话报、父亲钱天鹤跟胡适是一同留美的同学,他的家庭出生决定了他的研究的基本立场,他一直都在为中国教育问题四处奔走,在北大,他可是最受欢迎老师之一。
钱理群教授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主要也是因为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他在北大任职期间,每次上课他都发现有一个学生总是坐在第一排,这位学生在上课期间表现的非常积极,每次钱理群教授提问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回答。
这样的积极学生,往往最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力,钱理群教授看人无数,对于同学博关注的现象也是见怪不怪,不过这位学生在下课之后,也会找他交流一些课堂上的问题,钱理群发现这位学生确实是听了课,而且他的一些见解非常深入。
一来二去,钱理群教授跟这位学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变好了,然而这种关系开始发生转变仅仅是因为一封推荐信,钱理群不仅在北大,在全世界的高校当中,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推荐信地位可想而知。
钱理群觉得这个同学确实很有本事留美继续深造,然而就在这位同学拿到推荐信之后,他却消失在了钱理群的课堂上,这对钱理群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样的学生就是十足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群往往都是以自身为目的,从不会考虑到团体,这种人危害也是极大,郭敬明就是一个典型,因为他的“小偷”行为,日本文学界对中国文学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这不仅仅是损害了个人,更是害了团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