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在陶山下 摄影:無语

也许你不熟悉它,薛河在这里绕三绕,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也许你不了解它,群山拱卫着热土地,书写了多少代人的梦想。滕州羊庄镇不被人熟悉和了解,但是它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沃土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一定会有无数的传奇,等待人们去关注它,了解它。

“微游枣庄”团队多次走进滕州羊庄镇,王善鹏先生把羊庄镇看成了一部精彩的书籍,他想要仔细地阅读羊庄镇,从中探寻它厚重的过去,了解它辉煌的现在,倾听它前进的号角声。微游枣庄今天刊发的是《阅读羊庄》之三。

羊庄作为一部历史斑驳、字迹漫漶的书籍,已经无法系统地阅读。唯有捡拾历史的碎片小心翼翼地拼接,归纳、还原出一个真真切切的羊庄来。除了阅览正史以外,它经久不息的民间传说,自然在我们涉猎的视线中。随着对羊庄这部大书的加深理解,有些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成为正史资料有益的补充。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就流传在大羊庄的坊间。这个故事尽管很遥远,却在羊庄是家喻户晓的。据说,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功成名就,便携西施泛舟北上,来到我们的大羊庄。

一个曾经的国都,仁义浓浓的土地,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得远道而来的范蠡,一踏上这片土地,便动了归隐之心,于薛河南岸与滥国的都城隔河相望的陶山脚下择了一处绝佳的住处,过起了神仙眷侣的日子。

范蠡,这么一位雄才大略者,注定是不甘寂寞的,归隐山林之后,怎能对着红情绿意、秋月春风而挥霍余生呢?范蠡与西施一边是甜美的爱情之旅,一边是教化式的传、帮、带,向当地百姓传授各种农耕技艺,采药技术,经商之道。从此之后,这片土地成为那个久远的世界上科技的前沿,求知的沃土,创新的高地。

首先,这片土地因为范蠡的出现,诞生了属于自己的乳名----羊庄。据说,范蠡携西施隐居在薛河南岸的华采山上,并在山上设坛讲学,传授知识。一时间,羊庄这片土地上,掀起一阵追星的热潮,沉寂了许久的薛河两岸,有了久违的喧闹声。为了一睹商圣的风采,朴实的牧羊人举起羊鞭,不顾山道弯弯、流水淙淙,潮水般蜂拥而至。求知若渴之心,将华采山围得水泄不通。一时间,华采山脚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成为万众朝圣之地。牧羊人为了自家的羊不被跑散丢失,便纷纷楔下许多木桩,用绳系之,华采山周围便出现了一道奇观,遍地羊桩。羊庄(桩)由此而来。

无法从正史中考证羊庄名字来历的真实性,但口口相传的东西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范蠡这位大咖级的人物,与今天名未见经传的羊庄有多少不解之缘,但从民间传说中,常能听到范蠡、西施泛舟薛河的浪漫故事。许久许久之前,范蠡、西施毅然决然从冰冷的庙堂,走向烟火市井的羊庄,成为世人艳羡的神仙侠侣。范蠡无疑是智者,是惠济众生的仁者。他教羊庄人学习养、种植技术,传授烧制陶器的技艺,成为羊庄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贵人。正因如此,在羊庄坊间,百姓寄予了范蠡更多的祝福和感激,才有了与西施如此美好的爱情归宿。

了解羊庄的历史,不可忽略当地的民风、民俗与信仰,以及亘古不变的精神品质,这是地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一个地方的文化与文明一定与颇具影响的人或事件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传说故事都不是无中生有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也都不是空穴来风。范蠡在薛河两岸被传唱了千年,他的好善乐施,仗义疏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羊庄人,使羊庄人至今保持着宽厚与勤勉,睿智与低调。羊庄的村口地头,处处可见范蠡、西施的影子。华采山因陶朱公的名字改名陶山,陶山脚下的范蠡庙、范蠡湖,薛河两岸的羊肉汤、西施饼,以及陶庄、范村、钓鱼台,这些带有范蠡血统的地名,都将成为历史真相的证词、证物。

我们的太史公这样描述范蠡归隐的行踪:“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我们知道,太史公并未有范蠡个人的传记,而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的事迹连篇累牍,大有喧宾夺主之嫌。太史公说,范蠡共有三次迁徙的过程,“耕于海畔,苦身戳力,父子治产。”这是范蠡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远离政治中心,观赏潮起潮落最惬意的时候。“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赴任齐国宰相是范蠡的第二次迁徙,一不小心再次进入了政治的漩涡。“止于陶”则是范蠡晚年于寻寻觅觅中的第三次迁徙,也是其生命的最后时光。

拨开历史烟云,回望范蠡从齐都辞相之后再次归隐的路程,羊庄该是留下匆忙的脚印最稠密的地方。我们知道,鲁西南地区三处与“陶”有关的地名,羊庄、肥城、定陶均有范蠡驻足的痕迹,也都有陶山、范蠡庙、范蠡湖这些有着惊人雷同的名字。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绝非无中生有,更无哗众取宠之意,而是主人公取信于众、施惠于民的行动,引发羊庄人的崇敬之心和爱戴之情。

一个纵横宦海的政治家,一旦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选择急流勇退,全身心投入到另一个角色中,以另一种方式哀怜苍生。从扶江山于即倒,到解万民于困惑,这是责任担当,更有家国情怀。

陶山夕照

比太史公迟来七十余年的刘向,亦对范蠡崇拜有加,在《列仙传》中,刘向竟然将范蠡表为洒脱的仙人,其中说到:“更后百余年,见于陶,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后弃之,兰陵卖药。后人世世识见之。”刘向的“兰陵卖药”说,坐实了范蠡隐居羊庄的事实,羊庄一河之隔的小邾国与古兰陵是一衣带水的邻居,羊庄陶山采药,兰陵市上销售,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记载:“此陶山汉属东海郡,在兰陵境,故有范蠡湖、钓鱼台,而庙即其居也。自唐以前有之,宝历二年重修。” 唐朝之前羊庄便有了范蠡湖、范蠡庙,并且公元826年还曾进行过一次修缮,这就为范蠡隐居羊庄的事实填补了史书上的空白。

至于范蠡采药一事,明人贾三近还念念不忘,有诗为证:

匹马陶山路,登高豁醉眸。

风生苍树杪,云妥碧溪头。

采药人何在?寻诗客暂留。

故人今已显,此地几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