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1971年左右出现的街机还是后来逐步升温的红白机,随着游戏技术的逐步发展与玩家娱乐需求的日益提高,游戏玩家对游戏逐渐开始有了可玩性上的需求。过于死板的游戏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游戏娱乐性,所以在《恐龙快打》、《三国志》、《合金弹头》等街机游戏中就提供人物选择功能,来供玩家们选择有属性区别或是单纯外观不同的人物参与到游戏之中,这极大了提高了玩家重复进行游戏时的新鲜感,变相减缓了玩家大脑对游戏兴趣的衰退率。

那么在众多有角色可供玩家选择的游戏中,往往总会有那么几个热门人物,他们很大概率会成为游戏的代表人物,同时也不经意间影响着普通玩家选择的倾向。那么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之中,是什么在影响着他们的出场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乏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思考,目前游戏中影响我们对角色选择的通常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处:

1⃣️游戏中的初始定义:在《率土之滨》这类角色拥有初始强度划分的游戏中,角色登场率除了受限于玩家的卡牌池之外,还会受限于角色的品质。虽然有些4星武将也能独当一面,但游戏的主流阵容依旧是围绕五星武将(战法需拆解)为核心进行搭建的。这类突出角色强度的游戏偏向于卡牌游戏,例如《阴阳师》等。

这类游戏中,登场率高的一般都被游戏设计师所提前框定,或是后期更新出来的角色本身就定位在第一梯队中。目前,靠玩家自发挖掘游戏打法的行为一般也只存在一款游戏的初期,往远了说游戏角色强不强还得看官方心情。

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种族天赋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趋向。毕竟人类的“自利”、巨魔的“狂暴”等天赋所提供的实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势性,这种细微优势影响着玩家对种族的选择,而不单单只是游戏中的“人类”拥有现实中与我们一样的外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游戏后天的更新:相信很多玩家都听过“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玩盖伦”的顺口溜,游戏版本的更迭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游戏角色的登场率。这种情况一般在moba游戏中比较容易看见,因为强力的英雄往往代表着更高的胜率,而游戏的胜率也直接影响玩家的心情,谁不想拥有一个很“体面”的天体分数呢?

多人对抗MOBA游戏《英雄联盟》,ADC卡莎就常年占据登场率榜的第一。这就和她的角色强度密不可分。在能保证自身伤害输出的同时,又带有短暂的潜行技能,并且大招又能使她快速切入战场,并在两个至臻皮肤加持下,显然策划非常重视这个角色的表现力。

网络游戏和这类依赖于角色基础数据的游戏有着相近的共同点,某门派或角色会在一些特定的补丁下被强化或是削弱,玩家会像候鸟般游走于版本的强势角色身上。当然不可排除会有一些老玩家坚守,但在版本浪潮的不断洗礼下究竟谁是真正的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角色的外观:这是最容易被我们所理解的一项,在如今收益为王的浪潮下,哪家游戏大厂不是为了更多盈利为目的去制作游戏。从一款正规游戏的立项到正式上线,往往会经过一段精心策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造势”作为宣传手段则几乎贯穿于整个流程之中。那么角色宣传时所具备的外观形象就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广告”作为宣传的一种形式历来有它的过人之处,而“性”正如人们所说,永远有它的卖点。它能很快的获取人们的关注,这种看似廉价的东西对人们历来拥有无可匹敌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在对战游戏《英雄联盟》中,有大量的女性角色的皮肤被设计成了穿着裸露或暗含性暗示的形象。这种在游戏界约定俗成的做法在游戏的广告宣传与游戏内人物外观设计上面都经常被使用。女性角色的这种外形状态一点都不是保护他们的护甲,反倒切切实实是一件件性感的内衣。在符文之地的激烈对抗中,借用美国游戏设计师“Wendy Despain”的话来说,“谁会穿着着护甲在战斗中还裸露出关键的部位呢?”与其说游戏设计师设计它们是符合战斗游戏的人物外观需要的话,在我看来更像是纯粹为了起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

以锐雯兔女郎皮肤为例,下装身着黑色修身丝袜,上衣穿着包胸紧身衣,在与大虫子科加斯的战斗中,当大虫子尽兴玩弄锐雯后即将交出大招之际,丝血锐雯凭借轻装上阵的造型极限反杀。而最后功劳并不是玩家的精准操作,起到作用的竟只是锐雯玉足之上那双深红色7cm的绑带高跟鞋?

这种结果下我更愿意相信我喜欢锐雯很大程度上与外观也有一定的关系,这就好比《古墓丽影》的主角“劳拉·克劳馥”穿着很短的短裤深入危机四伏的雨林探险古墓一样,这种事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十足的合理性可言。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样做之后男性玩家在游戏时可以看的东西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对战游戏中角色的登场率主要和英雄的强度直接挂钩。在国内一些以抽卡的游戏中,角色强弱基本就由卡牌的技能强度来决定的。而对于一些没有上述情况的游戏来说,游戏中的角色外表的走向就会发生另一种变化。

那些潜移默化下影响人的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常玩王者荣耀或英雄联盟的玩家一定对一些可爱造型的英雄印象颇深,在它们的外观中普遍存在“大脑袋、圆脸蛋、大眼睛、小鼻子和小嘴巴等”特征,这些外观特征的出现会引发玩家对婴儿的认知、行为作出快速的反应。这种心理特征有一种专门的称呼,“婴儿图式”。了解婴儿图式将帮助我们知晓为什么现在游戏中人物的外观模型越来越倾向于这种模式,加强玩家对可爱角色的喜爱是保证游戏收益的重要举措之一。

  • 什么是婴儿图式?
面孔对于人们适应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承载着非常多重要的信息,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从而对社会交流产生一定的帮助。这类信息不仅包括情绪、注视等面孔状态信息,也包括了种族、性别、年龄等特质信息。其中,婴儿面孔尤为特殊,它所包含的特征能引起人们特定的反应,激发他们关爱并照顾婴儿,通俗说就是会激发人们的爱心。

这是一种先天机制,由固定系统产生的一种模式。因此,由于婴儿图式的存在,按照先天释放机制,人们就会对婴儿自动产生关爱情绪和保护他们的倾向。

在成龙的《宝贝计划》与最近火热的美剧《曼达洛人》中,均有对婴儿保护的剧情存在。虽然曼达洛人中的小尤达长相并不与人类婴儿相同,但它符合了婴儿图式最基础的外观要求,即大眼、大脸,小鼻子等。正因为它是一种先天释放机制,所以就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主角保护它的行为,虽然是剧情的需要,但编剧将婴儿选择为保护对象会比一个抠脚大汗更加的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婴儿图式的适用性

目前在《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甚至《穿越火线》等拥有大量女性角色可选择的游戏中,婴儿图式的人物设计被广泛使用。从大众角度出来,越是符合婴儿图式的特征越多,人物则表现的越可爱:越可爱,则受到的欢迎就会越多,就会造成越多的玩家在游戏中选择他们。与之对应的,他们的皮肤则会越来越受到欢迎,这似乎是一种万金油的美术设计方案。

只需游戏中新角色设计的并不糟糕,并搭配符合婴儿图式的外观特征,那这个英雄的表现就不会特别的差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为什么人们更倾向可爱的角色?

这里直接借用网上的社会调查数据,实验对188张人脸进行被试内设计,其中148张儿童面孔,40张成年人面孔作为控制组材料。儿童面孔选择在“婴儿、幼儿、学前组、儿童组”这四组范围内,并且面孔经过PS处理,除去了耳朵,眼睛也均为直视状态。受试者将盯着屏幕中的“+”在接下来随机出现的图片中快速进行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对受试图片的喜爱程度、吸引迎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最终结果方向也指向现有理论,即儿童面孔年龄越小、越漂亮、越特别,则越受人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最终结果表现出,人们并没有只单单对年龄及小的婴儿表现出喜欢心理,而是在对年龄稍大的学前组时仍旧表现出喜欢,而影响也只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而减弱。

最终我们可以得知,在那些由厂家所能操控的游戏中,玩家普遍会愿意选择那些更加强力,更能为自己优秀游戏体验带来便利的角色。而对于在那些相对平衡、角色差异并不是特别大的网络游戏中,玩家则更加倾向选择那些拥有性感、可爱特征的角色。

文中的说法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偏差性,部分说法也不是特别准确,但希望在印证我们自身的选择倾向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游戏厂商所制作的游戏中,为什么卖肉与贩卖可爱永远能拥有它的优势。

参考资料:[1]罗笠铢.婴儿图式的影响机制[D].重庆:西南大学, 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