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菌+3D打印技术,什么鬼?

3D打印已经够拉风的了,还加细菌,简直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拉郎配是不是太烧脑了。这就是今年科学领域最炫最酷的新技术,它能让建筑物拥有生命力,而且还能让这 “生命”逆生长,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结实。更让人惊艳的是这样的建筑还能像施瓦辛格《终结者》里的机器人一样,被打坏了还可以自动修复,相当科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拥有生命的材料

2021年2月19号,《先进材料》杂志上刊登了一项颇有创意科研成果,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科研人员,利用细菌+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一种拥有生命的材料,我姑且称它为“活材料”,这种材料用来建设房屋和桥梁,就不会有年久失修的问题,因为活材料具有自我修复的特性,受损时还可以加入细菌使其重新生长。这种活材料的卓越性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可以和目前最优秀的人造复合材料比肩,包括石墨烯聚合物;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活材料会越发结实,即便受到破坏,也能进行自我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设计思路

首先,研究人员用3D打印机打印一个柔软的立体网格作为材料的脚手架;然后把“巴氏杆菌”附着在这个脚手架上,并加上研究人员特制的培养液,如此一来,“巴氏杆菌就会在培养液里不断地进行化学反应,不停地产生碳酸钙,这种矿物质化合物是骨骼或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细菌的生长,建筑主体中的碳酸钙的含量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会越来越结实。由此看来,这种用细菌+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新材料,本质上就是,让勤劳的细菌工人在3D打印的网状脚手架上不停地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坚固的碳酸钙去填满整个框架的过程。

有材料学背景的朋友可能会说,这种材料的刚度似乎也不是很大嘛。其实,研究人员关心的,除了材料的刚度之外,还有韧度。很多刚度很大的材料,往往韧度比较低,如传统的陶瓷、玻璃等,几乎不能吸收任何能量。而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材料在刚度比较高的同时,还要有很高的韧度,通过形变来吸收外界能量,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防弹衣往往都会用更加柔韧的弹性纤维,而不会贴一身硬瓷砖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设计灵感

设计一种刚韧并济的材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幸好大自然里有老师,活材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种螳螂虾的钳子。这种螳螂虾,它们能用子弹出膛一样的加速度,挥舞自己的钳子击打猎物,能够轻易地在水下打碎贝壳、玻璃瓶这样的东西。具体来说,这是一种用蛋白质纤维和碳酸钙共同编织而成的螺旋状网格结构。你可以这样想象一下,蛋白质纤维,就相当于钢筋,用来增加材料的韧性,而碳酸钙就相当于混凝土块,用来提升材料的刚度。两者通过精细的网格编织起来,让螳螂虾拥有了刚韧并济的完美外壳。

研究人员理所当然地就想到,如果能够制造出一种类似螳螂虾外壳的材料就好了。但是,通过传统的材料合成工艺,根本无法制作这种材料,最后选择细菌工人+3D打印脚手架的技术思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研究应用

这种活材料具有活性和自我修复功能,未来的使用场景也会很多。因为强度高,在基础设施方面,对于航空航天面板、车架等就是很好的选择;同时又相对较轻,可利用它出色的能量吸收效果,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在防御应用方面,像防弹衣、车辆装甲等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更重要的意义,是证明了一种新的材料合成思路。也就是利用微生物和现有的材料加工技术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也许会产生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新材料。

看到这里你是否希望科学家赶紧发明一种可修复生命的材料,实现生命的永恒和永生,本账号将会在近期发布一篇关于科技与人类永生的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