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斯基今天还是从一条热搜说起,昨天下午,热搜榜单其中一条“县城新建住宅不得超过18层”。房斯基看到标题旋即一愣,我这个在职房地产从业人员咋不知道这事呢?点进去详情才明白:征求意见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引导倾向明显

各行各业都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而在快车道上驰骋了20年的房地产开发亦是如此,瓶颈期明显。市场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购房者而言,需求也在转变,与刚需族、炒房客并称三大买家群体的改善一族,其常规操作就是置换房产

最为热门的置换方向就是“高密低绿的高层住宅→低密高绿的多层洋房”,相信很多读者朋友就是众多改善置换型买房群体中的一员。既然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作为供给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然顺势而为,近几年新建商品住宅容积率一降再降、楼层越来越低就是最直观的变化。

当然寸土寸金的热点城市存在个例,但市场整体变化却如前所述。这个时候,适当的产业引导难道不是恰到好处,于是征求意见巧妙地将范围圈定在了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纵观近些年主流住宅形制的潮流趋势,无非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砖混步梯多层→框剪电梯高层→框架(剪)电梯多层

住宅形制的演变其实是城镇化进程的缩影。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而言,高层住宅的兴起不过10年左右。而现在,高层已经成为了“抖音大V”口中“未来的贫民窟”:不是我们跟不上趟,是这城市发展实在太快。

20年前,多层住宅多为家属院、房改房,其供给群体具备指向性,同时城市规模小、人口流动少,市场有限且建安技术尚待发展,多层应运而生。

10年前,第一波人口置业高峰、大批外来新市民、建成区有限,土地供给与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高层无疑解决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问题,电梯房成了时髦货。

而近几年,最早的商品房置业群体体会到高层的种种缺陷,包括但不限于过高的容积率、有限的绿化、消防安全隐患等等,于是花园洋房、电梯入户又成为了新热点。前文除了时间节点的误差,适用于大部分城市,而这其实就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县城楼市的新变化

停建高层意味着单位土地的建面供给率将迎来大幅下跌。这一点似乎是确定的,毕竟容积率的下降板上钉钉,在基准地价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楼面地价将有一定增长。如果将高层和多层在产品力上进行比较,高层的唯一优势便是价格。

即便不考虑停建高层的硬性要求,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县城高层终将步城市的后尘,还是那句话——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是城镇化率提高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一点变数

征求意见的意思可以这样单纯地理解“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给你们说说看,咱们集思广益看怎么完善一下”。所以,高层停建就目前而言,并非确凿无疑。而产业引导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从绿色建筑的角度出发难免单薄,后续的事情还是耐心等待结果为好。不过以房斯基不太清晰的记忆,停建高层的声音从三年前似乎就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