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说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圣人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圣人还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愿意拿着十余条肉干来见我的,我都会给他教诲。”)

在齐鲁大地这片美食江湖中,有着无数令老饕们念念不忘的美味,山东的美食不止好吃,还个个“有文化”。有多种传承多年的地道美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吧!

1.周村烧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村烧饼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传统小吃,因产于淄博周村区而得名,其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

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山东周村郭姓烧饼老店“山东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山东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

2008年“山东周村烧饼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孔府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府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宋仁宗宝元年间开始正式建府后出现的,到清朝乾隆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成为官府菜。

中国封建社会,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还要显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2011年“孔府菜烹饪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0月17日,中国衍圣公府饮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宣布,“孔府菜”正式申请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德州扒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州扒鸡是中国山东传统名吃,鲁菜经典。

德州扒鸡源于明朝,创于清朝。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

五十年代,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德州扒鸡送给毛泽东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德州扒鸡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将中华美食文化传播至世界。2015年,“德州扒鸡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龙口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口粉丝,山东省烟台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明末清初,招远人创造了绿豆做粉丝的新技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招远粉丝以“丝条均匀、质地柔韧、光洁透明”而闻名远近。

1860年,招远粉丝开始集散于龙口港装船外运,为与烟台其他地区的粉丝区别开来,包装物上标以“龙口粉丝”、“招远基本地”字样,始称“龙口粉丝”。

龙口粉丝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而逐步发展到了如今的先进的工艺和优异的品质。 2014年,“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5.糖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楼糖瓜是莱芜特产,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二十三,糖瓜粘。”鲁中地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有祭灶的习俗,而糖瓜正是祭灶中必不可少的物件。

在以前,糖瓜是陈楼地区农民赖以生存的技艺,旧时年关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出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现在杨庄镇还能坚持生产的糖坊只有十几家。

2009年陈楼糖瓜成功入选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这项技艺的前景,开始重操旧业。2015年陈楼糖瓜技艺传习所和糖瓜祭灶习俗文化博物馆挂牌对外成立,更为这项古老的食品制作技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6.潍坊朝天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朝天锅是一道传统名菜,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然后,根据顾客要求,把肠、肚等切碎,放在饼上,捏上细盐,卷成火筒状,送到顾客手中。

因其经济实惠,肉汤随喝随舀,深受群众欢迎。潍坊朝天锅经不断改进于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2013年,潍坊朝天锅成功入选第三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商业的发展,朝天锅已遍及全市,如今已发展成为“朝天宴”。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但是人类的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在果腹之余,人们还讲究吃的形式、吃的美感、吃的含义,把饮食作为整个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而赋予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饮食礼节、饮食禁忌、饮食风格、饮食制作方法,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食已经超越了“饮食”本身,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人们借饮食及其活动表达自己丰富的心理内涵,寄托美好的愿望,它既有“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又蕴涵了人们朴素的民族感。我们要研究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地域的文化,就离不开对这个民族或地域饮食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美食,山东还有曹县烧牛肉、莱芜口镇南肠、单县羊肉汤、福山大面、滨州锅子饼、泰山驴油火烧等60多种美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山东省作为文化大省,积极部署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工作,做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政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