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晋 文
煤炭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大致上在先秦时期称为“石涅”或“涅石”;汉、魏时期多称为“石墨”,也有偶尔称“炭” 的,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晋至元朝则称为“石炭”,《水经注》里开始将煤称为石炭;唐宋间“石炭”的称呼非常普遍,或简称为“炭”;明清时期则开始称为“煤”。山西人称石炭最早见于明中叶陆深的著作《河汾燕闲录》:“东北人谓元楂,南人谓之煤,山西人谓之石炭。”确实,在明清时期以至近代,山西人仍称煤为石炭。当然煤炭在古籍中还有很多名称,如“墨丹”、“山炭”、“墨石脂”、“青符”、“黑符”、“焦石”、“乌薪”、“黑金”、“乌金石”、“墨玉”等。
山西一向被称为“乌金墨玉之乡”,煤炭资源丰富。山西煤炭资源具有几大特点:第一,储量大、分布广而又相对集中。勘探资料表明,山西煤炭地质总储量约8700 亿吨。全省含煤面积5.7 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 36.5%,同时又相对集中于大同、宁武、太原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第二,煤种全,煤质好。山西煤炭品种齐全,主焦煤、配焦煤、动力煤、化工用煤和民用煤都有。煤炭质量一般具有低灰、低硫和发热量高的特点。第三,开发条件好。全省煤田具有埋藏较浅、含煤层多、可采层厚、构造简单、煤层平缓、易于开采的特点,有些煤层甚至可露天开采。三晋人民有着悠久的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历史,煤炭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山西由于煤炭资源丰富,开采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在金属冶炼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煤炭的广泛使用还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成为寄托人们某种希望的外在之物。山西各地存在着在元宵节前后堆积煤炭烧旺火的习俗。这一习俗的起源无据可考, 现存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中叶陆深的《浮山遗灶记》:“岁上元之夕,无论大小,家家置一炉,当户高五六尺许,实以杂石,附以石炭,至夜炼之达旦,火焰焰然,光气上属,天为之赤,至今不废也,是谓之补天。”这里记述的是明代平定的习俗,山西其他各地也应有之。到了清代,山西各地都有这一习俗的记载,但名称各异,各有特征:
清源乡“正月元日先期换桃符,五鼓各家烧柴火于门,俗名旺火”。
朔平府“元旦夙兴烧旺火,放花炮,陈供祭天地众神祀先。元宵上元天官延展,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闹元宵”。
大同府“元旦垒积炭于门如浮图状,名曰旺火。元夕前三日起张灯结彩,垒旺火,郡城四大街尤盛”。
霍州“元旦夙兴炽炭庭中,名曰兴旺火。”
寿阳“上元前后三日,坊肆里巷,俱于门前塑泥作弥勒、判官、狮子及棒槌等样,围石炭焚之,通宵不息,名曰塔火”。
平定州“坊肆里巷,士蔗之家于门前围石炭焚之,名曰塔火,一曰棒槌火”,具体时间也有差异,多数在元宵节前后,也有春节、元宵节都堆旺火者,有的地方甚至从初一到十五都烧旺火。所堆旺火也各具特色。
春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中借助其驱除寒冷而且希望新的一年生活过得像火一样兴旺。同时,节日夜晚的旺火,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情思,引起人们的咏叹。清光绪年间,平定知州曾尚增看了平定的“棒槌火”之后,联想到故乡山东济南府元宵节在大明湖畔放灯的盛况,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上元塔火俗相似,天雨青荧得未曾。只少明湖半城水,更看月夜放河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