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王晶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港片衰落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台湾地区电影市场的急剧萎缩造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八九十年代港片的普通话配音版,当时其实并不是针对内地市场,而是针对我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市场。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地区市场便急转直下,港片因此受到巨大冲击。香港电影人纷纷开始寻找出路,其实对于港片来说,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大幅度缩减制片成本,降低风险。另一条就是拥抱渐渐崛起的内地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星驰是最早看到内地商机的香港电影人之一,在拍完《喜剧之王》不久,他就开始在内地大张旗鼓地海选演员。《少林足球》不仅用了很多内地演员,大多数场景也是在内地拍摄,而影片本身也讲了一个关于内地的故事。可以说,周星驰拥抱内地市场,做得非常彻底。但有意思的是,《少林足球》最终没能在内地上映,而关于本片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议一:最惨的海选冠军

《少林足球》里有很多内地演员,除赵薇外,饰演二师兄的莫美林、饰演酱爆的何文辉、饰演少年峰哥的浦叶栋、饰演少年强雄等都来自内地,而且大多通过海选选拔出来。其中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处踩了两次香蕉皮的李卉,是在几千名少女中选出的“幸运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在海选时,打的是选《少林足球》女主角的旗号,但轰轰烈烈地选出来之后,入选者只在电影里踩了两次香蕉皮,这不得不让人疑惑。事后李卉显得很委屈,周星驰曾向她这样解释:以前拍过太多感情线的戏,这次的电影想更男性化一点。《少林足球》后,李卉顺利签约星辉公司,但整整八年,她只拍了《少年包青天2》和《功夫状元》两部戏。星辉对旗下艺人的运作能力,因此受到了广泛质疑,几年后,另一位星辉艺人黄圣依和星辉之间终于爆发了官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议二:两段合作关系的终结

《少林足球》终结了两段重要的关系,一段是李力持和周星驰的合作关系。李力持此前一直是周星驰的御用导演,两人此前合作过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唐伯虎点秋香》《破坏之王》《食神》《喜剧之王》等,但《少林足球》之后,两人再未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李力持后来称,拍摄《少林足球》时,他一直是导演的身份,他在这部电影里跟周星驰的合作关系,和以前作品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影片出来之后,李力持发现自己的身份变成了执行导演,因此大为光火,认为周星驰招呼都没打,就将自己从导演栏抹去,做得未免太不仗义。两人从此交恶,这个结似乎至今也没解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林足球》终结的另一段关系是周星驰和吴孟达的合作关系。其实星爷和达叔心生芥蒂,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而是因为《功夫》。拍摄《功夫》时,星爷打电话邀请达叔演一个角色,达叔因此推掉了别的戏,专门为《功夫》预留了两个月档期。没想到后来星爷改变主意,取消了达叔的角色,达叔因此觉得星爷办事不靠谱,两人渐行渐远。如今达叔驾鹤西去,《少林足球》作为两人合作的最后作品,显得极为特别。

争议三:未被允许在内地上映

关于《少林足球》为何没能在内地上映,当时传闻就很多。有说是影片内容伤害了佛教人士的感情;有说管理部门要求电影改名,但星辉拒绝执行;有说是影片没有在内地送审,没有取得上映资格,就率先在香港上映;还有的说是影片调侃了当时国内的足球联赛,遭到有关人士的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回过头来看,所谓树大招风,以上所说的这几个原因可能都有。《少林足球》虽然由星辉公司制作,但珠江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参与了协助拍摄。而且星辉和珠影厂的协议明确规定,影片必须先要拿到国家电影局的审查批文,才能在内地和香港上映。但星辉公司在并未拿到批文的情况下,便开始在香港搞首映礼,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最终导致影片未能在内地上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当时如果上映了,能收获多少票房。2001年内地票房年度总冠军是进口片《珍珠港》,票房为1亿元人民币,《少林足球》至少也能达到这个级别吧。

撰文:电影梗博士,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