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铁锤写了一篇关于武汉轻型汽车制造总厂的帖子,评论区有位武轻厂的老员工有感而发说起了领导层对厂子的影响。铁锤呢曾经也正经在公司上过班,所以对此也深有感触,脑海里闪过的人影除了如今仍然在位的徐留平、魏建军、李书福这几位以外,还有像仰融和孙敏这样已经退下来的几位。仰融的事情呢之前就说过,今天咱们侃侃孙敏吧。
对于江铃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孙敏对江铃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是他将濒死的江西汽车制造厂塑造成了后来辉煌的江铃。
孙敏是1936年生人,1959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汽车设计专业,同年9月被分配到八机部科技司任职,负责拖拉机业务。1964年“四清”运动中孙敏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下放到江西拖拉机厂工作。1980年调入机械设计院当室主任后才正式开始接触汽车制造业。孙敏正式与江西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江汽)结缘则是在1982年。
江汽的前身是1947年国民政府时江西省交通局下属的一个汽车修理厂。解放后改制成为江西汽车配件厂,一方面做汽车修理,一方面生产汽车配件。1967年,江西汽车配件厂改名为井冈山汽车厂。开始仿制苏联嘎斯生产井冈山牌汽车。但由于厂子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意识不强,导致井冈山汽车跑、冒、滴、漏严重,销量奇差。到1983年,16年间亏损了5600万元,平均每年亏损400万元,是当时江西省最大的亏损户。
江汽由于连年亏损长期资不抵债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作为主管单位的江西省委为改变这一现状决定派出工作组接管江汽,孙敏便是工作组成员之一。
1983年,工作组在江汽待了半年多,大多数人都认为此时的江汽已然病入膏肓药石罔效,于是头也不回的拂袖而去了,只有少数人留了下来,孙敏是其中之一。留在江汽的孙敏开始担任江汽的副厂长,主抓技改问题。
在孙敏的努力下井冈山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销量也开始逐步提升。1984年,仅仅过去一年时间井冈山的销量就达到了四位数,厂子在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孙敏这个功臣自然也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江汽的厂长。
虽然江汽的销量上来了,可孙敏明白这种好转只是暂时的。1983年北汽和吉普已经开了合资的口子,如果合资车型进入国内,井冈山这种苏联四十年代的产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于是乎孙敏把眼睛瞄上了隔壁日本五十铃的第三代N系列轻型卡车。
这款车型诞生于1975年,进口版本在广东卖得相当火爆。可想归想,干归干。江汽想生产这款车远没有孙敏想的那么容易。
摆在孙敏面前的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去找五十铃,二是从国内其他车企手上引进。
先说第一种,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江汽当时名义上属于南汽联合公司,根本没有资格独立引进车型。南联对于江汽的发展规划是做南汽的配套企业,所以不可能出面帮江汽引进项目。
再说第二条,国内当时有这个车型技术的只有北二汽。但当时的北二汽BJ130卖得非常好,所以中汽总公司把车型资料给到北二汽后,北二汽选择雪藏了这个车型。北二汽怎么可能把自己还没有生产的新车型转让给江汽呢?
重重困难逼得孙敏走投无路,只能是天天去各部门软磨硬泡。最终南汽联被逼得不耐烦了只得将这个问题甩给了中汽总公司,孙敏又利用中汽总公司与南汽联不和、对北二汽不满这两点意外得到了中汽总公司的支持。就这样江汽利用中汽总公司搭上了日本五十铃。
孙敏到日本考察之后一眼就盯上了五十铃1984年刚刚诞生的第四代N系列轻卡的NHR,也就是后来的第一代江西五十铃。
1986年江西五十铃正式开始投产,国产化率很快超过了40%。凭借着新颖的技术和外观、稳定可靠的质量,江西五十铃一炮而红。
据说当时还出现了预交款几个月拿不到货的火爆现象。当然江西五十铃的火爆也迎来了同行的不满。比如之前雪藏五十铃车型的北二汽。
江西五十铃的热销让北二汽幡然悔悟,仓促之间迅速上马了新一代的五十铃驾驶室;对,你没看错,就是驾驶室。
采用进口五十铃发动机的江西五十铃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行驶质感上都比北二汽的这款产品好了不是一星半点。最后江西五十铃愣是用比北二汽贵一半的价格碾压了北二汽。与北二汽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一汽小解放。售价十一万多的江西五十铃愣是把售价六万多的小解放打得体无完肤。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年孙敏独到的眼光,力排众议引进这款五十铃车型果然非常值得。
五十铃车型的热销让江汽赚得盆满钵满。1988年一年就盈利了5000万元,即便是在1989年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江汽同样实现了利税6390万元,跻身全国500家最大规模企业之列。谁又能想到五年前的江汽还是江西省的头号亏损企业。
有钱有实力的江汽进入了急速的发展阶段,1988年江汽联合省内36家工业企业共同组成了“江西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一年后又兼并了南昌缝纫机厂,揭开了江西企业兼并浪潮,仅仅几年时间,江西洗衣机总厂、江西拖车厂、南昌钢圈厂、江西钢窗厂、南昌油箱厂、江西水箱厂、南昌制动器厂先后被江汽兼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
时间来到1991年7月28日,经过几年狂暴发展的江汽正式升级成为“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孙敏也成为了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首任董事长、总经理。
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孙敏逐渐意识到进口发动机对于江铃的严重限制,很多时候江铃的产能都会因为发动机不足而无法释放。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自己造、二是办合资公司。想在短时间内造出性能媲美五十铃发动机的产品又不太可能,于是乎在孙敏的努力下1993年4月合资江铃出现了,日本五十铃与伊藤忠商社共同出资,两家共占股25%,江铃集团占股75%。
其实成立合资公司孙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要五十铃的皮卡。当时的中国南方,一部分个体户什么的已经先富了起来,他们急需要一种既能带点物资出去谈业务又能送个货拉点辅料同时还是代步工具的车型。
满足以上条件的车型就只有面包车和皮卡,而当时国内的面包车市场已经打得跟热窑似的了,同在江西的昌河干的也是这个,江汽肯定是不能干面包车了。反观皮卡车市场则是一片蓝海,国内在八十年代中期造皮卡的相当少,这时候如果引进一种新型皮卡回来那绝对是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1993年8月 五十铃皮卡 ( 参数 丨 图片 )正式下线,孙敏距离心中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由于皮卡项目的落实,发动机的需求量进一步增长,孙敏更加感觉到了进口发动机对自己的限制。建立自己的发动机工厂迫在眉睫,但这两年江铃东吞西并的花销很大,又刚刚建立了皮卡生产线,想再建一个能满足自己生产需求的发动机生产线可用资金着实是不太够。
咋办呢?公司缺钱了那就上市呗,于是乎孙敏找到了江西省的有关领导提了想要上市的想法,谁知全场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江铃上市这件事。所有人都认为江铃不缺钱,这时候搞不搞发动机工厂区别也不大,现在日子过得不也挺好嘛。走投无路的孙敏只得找到时任证监会首席顾问的高西庆,让他去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官正的工作。这才铺平了江铃的上市之路。
1993年12月1日十时三十分,随着深交所的钟声响起江铃A股正式上市。上市后有了钱的孙敏终于如愿以偿地搞起了自己的发动机厂。
1995年发动机项目竣工后,每年能为江铃提供12万台发动机,彻底解决了因为发动机供应不足而导致的整车制造产能限制。
你以为孙敏这就满足了?不,他没有,此时一个更大的计划正在孙敏的心中酝酿着--他要做乘用车。但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对于乘用车的许可资质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江铃贸然地提出要做乘用车有关方面指定不能同意,于是孙敏想到了曲线救国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个有全系列车型的外国车企合资,等个一两年厂建好了,生产线齐备了之后顺带手偷偷搞点乘用车。
于是乎孙敏带人找到了美国通用,结果被拒绝。人在美国的孙敏带着人又找到了福特,谁承想两边聊得格外愉快,就这么地1995年江铃福特成立了。
当然,好运气不会总是眷顾同一个人,1997年全顺投产后的前两年销量惨淡,江铃也差点被拖垮。股价大跌连续ST两年,这一切的原因是由于老美错误地估计了全顺在国内的市场价值将售价订到了二十万以上。第三年老美扛不住把项目控制权交到江铃手上之后,孙敏一波降价三联带着江铃顺利重回巅峰,全顺也成了占据全国大面包销量半壁江山的传奇车型之一。
江铃又一次站起来了。
时间转眼来到2003年6月6日下午,南昌市市长李豆罗亲临江铃集团,主持宣布了市委对江铃集团新的人事任命:孙敏同志任南昌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不再担任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南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时兼任南昌市工业领导小组组长)龚建华同志任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蒋林生同志任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南昌市政府市长助理周明同志任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67岁高龄的孙敏老爷子正式退休。
从1983年进入江汽到2003年退休,孙敏为江汽整整付出了二十载春秋。江汽从全省第一亏损大户华丽转身成了行业翘楚,省内举足轻重的大型车企。老爷子也从 风华 正茂变成了白发苍苍。这也许就是一个企业领导和企业该有的样子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们有缘再见。
每个车企都是一本好书,看车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铁锤侃侃,感谢您的观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乐、福寿绵长。
关注铁锤走夜路,下一篇我们来聊聊哪个车企呢?想看什么就在下面留言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