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恐怕是拜仁本赛季第二次控球率不如对手,上一次似乎还是在上一轮十人作战4-0击溃斯图加特的时候。
可以说,纳格尔斯曼的战术愈发步入一个极端的怪圈,在需要进攻时,全员进攻,大举压上,而在需要防守时,又几乎放弃掉了前场对对手中后场出球的限制,转而将自己的中场变成防守端的最大关隘,在锋线上更是敢于堆砌前锋,但是却忽略了亚当斯被限制住之后,中场的梳理和出球问题,萨比策毕竟只是一个边锋改打中场的类B2B式攻击手,要指望球队队长能够用技术梳理好中场,显然是并不现实的一个选择。
这也就造成了,莱比锡和拜仁双方都摆出了一幅“拼钝刀”的架势,空堆砌克鲁伊维特、波尔森、恩昆库、黄西餐、索尔洛特,全场却只完成了2次射正;拜仁方面,由于莱万受伤缺阵,弗里克并没有立刻着手开发B计划,而是继续使用舒波-莫廷打自己最熟悉的Plan A,即便是尝试进攻的次数79次,甚至只有主队RB莱比锡的一半,但拜仁也依靠着格雷茨卡打入的唯一进球,用钝刀磨死了磨刀霍霍但依然不锋利的纳格尔斯曼。
噗,好钝的刀哇。
RB莱比锡:前场施压但不高压,堆砌锋线临门一脚太差
或许这是拜仁对阵红牛以来,除了德国杯曾经的大胜以外,最为轻松的一场比赛了。纳格尔斯曼再次没有启用波尔森冲击防线,而是继续依靠恩昆库、福斯贝里的无锋阵,配合穆基莱和海达拉的双翼(也可以将克洛斯特曼看做是左后卫,海达拉出任左边锋的4-3-3),外带压上由于梳理不足的奥尔默和萨比策的双攻击手阵容,亚当斯在三中卫身前帮助球队梳理和出球,效果并不理想。
这样的打法给人一种非常极端的信号,根本不打算通过中场梳理来占领球权,而是集中于狂攻以及抢攻,借助锋线人数的优势,意图在短时间内冲垮拜仁的防线,而拜仁本身就有着进入状态极其慢热的问题,因此纳帅的战术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摆出一副一旦开场我便狂攻的疾风骤雨架势。
从最后的技术统计来看,拜仁全场0-20分钟,以及44-75分钟一共51分钟的时间里,根本没有任何射门次数,由此可见纳帅的战术是非常值得回味的,堆砌锋线也没有让球队的阵型崩坏,但是临门一脚实在是太差,葬送了纳帅的战术布置。
能够看到,在开场阶段,海达拉就拉到非常靠左的位置来牵扯拜仁的防线,此时萨比策和福斯贝里也完成了换位,萨比策出任伪九号来调动拜仁的防线,纳帅一开始就打算抢攻,前场不断地通过换位来调动起拜仁的防线布置,颇有些溜圈消耗的感觉。
纳格尔斯曼走入极端,陷入怪圈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开场阶段一直到拜仁在20分钟后重夺比赛主动权,纳帅成功地让拜仁无法获得射门良机,而RB莱比锡方面却也很难真正地威胁到拜仁的球门,拜仁在前20分钟足足完成了5次有效抢断和3次拦截以及3次对抗成功,直接说明了纳帅的战术能够很有效地钳制住拜仁的进攻,但自身通过堆砌锋线队员而获得的进攻机会优势,却没能真正地转化成射门、射正以及进球。
第19分钟,RB莱比锡才获得了第二次射门机会,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势。堆砌锋线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缺少梳理,亚当斯71次传球里只有15次是向进攻三区输送的,过少的向前传球比例,带来的结果自然是球队需要不停地用攻击手来尝试突破。
突破次数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球队的不确定性激增,新年交替时的阶段弗里克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1-1柏林联合、2-1狼堡的比赛里就特别明显。
而相应的,拜仁也用高压的逼抢回敬了红牛,也就暴露出了红牛本场比赛的第二个问题:拜仁在牵制红牛的防线时,堆砌锋线而导致的后场人数和防守兵力的劣势也就显而易见,传球幅度和宽度拉得特别大,这也就导致了红牛在后场越发快速传球,在中场的梳理就会愈发薄弱。
也就是说,最终还是会回到用持球突破来穿越拜仁防守的问题上来,纳格尔斯曼的战术令人眼前一亮,但是也就止步于此了。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纳帅成功地限制住了拜仁的攻势,但也把自己给限制进去了。
弗里克:钝刀也能杀人,反击也有效果
拜仁全场的攻势几乎就只集中于20-45分钟这个阶段,但却凭借着格雷茨卡的进球结束了这场钝刀击剑式的比赛,成功拿到宝贵3分。
究其原因,还是弗里克很成功地找准了本场比赛拜仁的定位。在开场阶段,莱比锡的前场限制非常足,这也就导致拜仁只能在20分钟时才能抬头组织攻势。
在格雷茨卡打入一球后,拜仁也小幅度地集中火力给古拉西奇制造了不少的威胁,而下半场更是直接摆起了反击流,但是科曼和萨内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帮助拜仁打出突破和速度上的优势,换上格纳布里和穆夏拉之后也是如此,因此弗里克在最后时刻换上了马丁内斯,以求保住进球的优势,成功限制住了纳格尔斯曼用黄喜灿做最后的发力。
要说弗里克的战术,和之前比其实并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莫廷作为替补中锋的表现也足够好,除了射术以外,不论是拿球还是策应都能让队友踢得比较舒服,而奥尔默、萨比策、亚当斯的中场也没有限制好基米希和格雷茨卡的位置,这依然是疯狂堆砌锋线而造成的巨大问题,纳帅的中场限制几乎只能够覆盖到两个状态不好的边路,而基米希的位置却没有照顾到。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基米希全场3次有效过人,就已经是全场最高的,一场战术思路清晰,但精彩程度的确有所欠缺的比赛。
其实总体来看,纳格尔斯曼的核心思路就是不论在防守端和进攻端,都渴望用人数优势来控制局面,但却忽略了进攻端的梳理,以及防守端在布置上的层次感。这样的层次感虽然会给人一种折中和中庸的感觉,但却能够让球员在攻防两端都能够兼顾起来,不至于走向一味进攻和一味防守的极端。
譬如格雷茨卡的进球,此前红牛也在利物浦、美因茨、狼堡身上吃到了同样的亏,穆勒或者是插上的攻击手,一旦在禁区靠边的位置吸引住对手的火力,身后或者是后插上的空间必然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点来进行干扰。
纳帅在这个点上试过海达拉、奥尔默、亚当斯,甚至是萨比策和穆基莱,但是都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这样的弊端正是三中卫外加单后腰策略先天上的不足,但不知道纳帅是视而不见,亦或是完全押宝于扬长避短。
总之,这样的问题从纳帅执教霍村至今,都一直存在,并没有任何改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