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来,从脱下军装之后,一直没这样独自行走了。多年前,只是跟户外的朋友经常利用假期野外探险和徒步,记忆最犹新的是2013年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红白山地段,那次只有七个人同行,深入沙漠五天时间,来回差不多一百多公里。一个人背负近三十公斤的行囊,在沙漠里行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到吐鲁番徒步行走,虽然提前有想好的计划,但在实施中总会有变化。本来想着骑行,自行车又没选好,无人机还未彻底掌握操作,只好徒步与乘车结合先以探路为主,这样就能为以后的旅行积累经验,况且徒步行走最能体验真实的新疆人文和自然景观。

新疆的春季才刚刚拉开序幕,吐鲁番盆地的温度骤然上升,万物迅速复苏,树木呈现绿意盎然,最明显的是杏花开得最早,可谓是“新疆第一春”。如今托克逊县的杏花已成为一道春季风景线,每年这个季节,新疆各地游客纷纷到这里踏春赏花。拥堵的时候,国道上都会排成长长的车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落在火洲盆地中间的吐鲁番市,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之中,虽说它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它却建在这片历史古地上,西有交河故城,东有高昌故城,北有吐峪沟石窟等历史遗迹,南面又是扼守南疆的交通咽喉,古丝绸之路从境内穿过,曾留下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足迹,不仅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还是中原文化最厚重最浓郁的地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公塔,是距离市区最近的历史人文遗址。七年前,我曾到过这里,未能走进这处独立的院落。这次,我把苏公塔作为一个徒步行走的地点,就是体验一下沿途的见闻,看看吐鲁番郊区发展情况,感受乡间的民俗风情。计划在苏公塔大门附近搭帐篷宿营,然后再出发到下一个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市区徒步到苏公塔,有两条路可以走,大约有3公里多的行程。沿木纳尔路向北徒步一公里多,再右拐行走近两公里左右,路边有旅游标识牌,顺着柏油路再右拐走近一公里就到苏公塔了。按照正常徒步的话,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如果走走停停的话,至少要花费近两个小时。一个人徒步,不在乎路的长短,而在于在途中的心情和感受。

吐鲁番市郊区以平房民居为主,一些开发的地段正在建高层楼房,而木纳尔路两边没有大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右边,几乎都是乡村景象。那种土块房早已不见了踪影,随之替代的是砖木结构的安居富民房。民居之间的小巷,不是柏油路面,就是地板砖地面,泥巴路只在田间地头才能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不远,就会偶尔看到一些度假村,规模有大有小,每处都具有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在大门口,就会体验到浓厚的地域特色,每一栋建筑,不仅融合了当地建筑风格,还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文化元素,不得不说,这些现代的民宿,也能充分展现“文化润疆”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经过一条巷子,刚好是周末,好多孩子在门口的柏油路面上踢足球,玩游戏等,还有的孩子骑着小自行车一路高兴地飞驰,见到陌生人,他们会高兴地跟你打招呼:“叔叔您好,辛苦啦!”我想这么小的孩子,他们能看出来你是不是当地的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热情地招呼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吐鲁番市地域重点以发展种植葡萄为主,郊区也不例外,随便走走,田里到处都是搭满的葡萄架,远远望去,真的很壮观,并且每家每户都建有葡萄晾晒房,大都是用土块建造的,每个土块之间都有空隙,四周通风,成熟的葡萄采摘下来后,用铁丝或绳子一层一层连接起来,葡萄就一串一串挂在上面,自然晾干就成了葡萄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生活富裕了,葡萄种植不再是单一的收入方式,路边有好多店铺,比如,商店、饭馆、小吃店、五金店、打馕店、修车铺等,沿途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就可以随时买到什么,比起以前方便多了。还有的农民在家附近打零工,一天的收入至少在两百元以上,只要人不懒,就会有发家致富的门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顺着一条乡间小柏油路向苏公塔靠近的,两边有很多民居和葡萄架,还有很多桑树、杏树、榆树、杨树等。透过乡村的景象,我能看出农村变化真大,再也不是十几年前的落后情况了,如今经过实施脱贫攻坚,现在的农村都焕发出新时代新面貌,农村的小楼、小车随处可见,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真正过上了幸福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