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林散牧图》王晕 清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

每到清明节,必会提到这几个词:

寒食节、扫墓、青团、踏青、悼亡诗、放风筝、斗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山暖翠图》 恽寿平 清

壹 | 何来清明祭扫

清明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清明成为我们第一反应的祭祖,其缘由与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关,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就是天下禁火、只吃冷食,其在后世发展中逐渐融合扫墓、踏青等习俗,且尤以扫墓为重。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最盛……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通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内宴冷餐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上坟扫墓等仪式也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正所谓: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 韦应物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 白居易

后来,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而后,寒食与清明就渐渐合二为一,官方文书也就一起放假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祭扫

所以清明也就成为了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悼念亡人”和“祭祀扫墓”成为了主题。受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所以每到清明,坟头纸幡飘飘为实是一种阴郁的特有“景观”。后来,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就流行往所谓的“阴间”寄“包裹”的习俗了。也称“烧包袱”。以表至孝亲人的哀思故人之情。

可想而知,清明的大多气氛消沉悲穆。而这样的氛围着实容易引人胸中郁结,所以清明饮酒,扫墓以酒祭亡人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正所谓借酒消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

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李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王振鹏 驭马踏青图

——

贰 | 适逢清明去踏青

比起宋朝之前,在宋朝时,人们清明祭扫之机的承重心情,除了以酒解之,又有了新的形势—踏春,彼时,人们祭扫之后,往往是携带酒食顺带春游。每到清明节,四野如市,车马纷然……妇人淡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垒……(据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

人们群聚在树下或园亭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在美酒佳肴的滋润下,尽情游玩,是颇能解忧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清明节已成为一个全民休假、娱乐、踏青、出游的节日。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队祖先的缅怀和祭奠。从一家人同游,边共同追溯其祖上事迹,不仅将缅怀祖先从个人延伸到大众并产生共鸣,也同时弘扬传统的道德文化,不失为多元化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创新。

心中有故人,何居于何处来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叁 | 于清明来赋诗

今日之清明,无论你我身在何处,未往先故之人即使祭扫。愿前人使万物苏绿,今人不负韶华不负春……

清明祭扫,青团为供,浇酒寄忧思,断线纸鸢消灾愁…关于清明节最后就以两首悼亡诗结束吧。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国风·邶风·绿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一杯明前茶,静思…

与春行,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