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咱们之前聊到1984年江汽扭亏为盈,并加入了南联公司获得了合法身份,今天继续从这开始。
说起南联公司就不得不提一下当年国家的汽车产业规划了,对汽车行业比较熟悉的小伙伴应该都还记得八十年代初期轿车制造领域国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三大三小”规划。卡车这边其实也一样,国家当时规划了四个轻卡产业基地,分别是北京、一汽、南京和云贵川渝基地,不在规划内的车企一律不得进行轻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制造。
汽车产品线只有轻卡的江汽这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合法性的问题,不在产业规划内那车就没法卖,改写产业规划又没这实力。那咋办呢?只能是认南联做大哥,加入南京汽车联营公司,来一个曲线救国。
可加入南联就会面对一个更直接的问题,那就是工厂控制权的问题。人都是自私的,公司也是一样。竞争对手凑到一起在一个锅里吃饭,南汽会对江汽手下留情吗?肯定是不可能的。说是联营,南汽肯定得优先满足自己的利益吧。于是南联提出让江汽成为南汽在江西的零配件生产基地,总装工序集中到南汽进行,生产的产品呢也都挂南汽跃进的商标。但江汽自己也是很清楚的,加入南联说白了就是为了混一张生产许可证,联营毕竟不是兼并嘛,还是要保住自己的产品线。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得非常严重,最后江汽无奈一杆子把这个事情直接捅到了省长倪献策那里。倪省长也非常给力,直接找到了南联的高层质问对方,你们就这么整合?叫江汽生产一个小部件,三五百人都用不了,3000人怎么养活?它能关停并转吗?要不你们直接让中央下命令吧,把江汽厂并入南京汽车厂算了,人财物全部划转!但有句话我要说清楚,江汽这5600万元的债务归谁?你们南联背得起吗?
这话一说南联也没了声音,双方重新回到了那个松散的联营结构上。南联给江汽的生产任务江汽必须完成,江汽自己生产什么南联不得干涉。不得不说江汽是幸运的,当年一起在南联旗下的江淮汽车制造厂、福州汽车制造厂、武汉汽车总厂除了原本跟南汽关系比较好的江淮以外,剩下的福州汽车制造厂和武汉汽车总厂全都嗝屁了。
江汽有了稳定的内部环境后发展的问题就摆在了江汽的面前,1983年北汽跟吉普打响了国内汽车行业合资办厂的第一枪,后面合资车企的发展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仅仅依靠江汽手上现有的井冈山车型,未来肯定是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的,这时候厂长孙敏的目光瞄上了日本五十铃的N系列轻卡。
八十年代国内轻卡市场最火爆的省份是广东,而五十铃在广东的地位有目共睹,直到今天都没有衰减。同时广东市场又是中原市场和北方市场的风向标,孙敏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有了想法就得干啊,可仔细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好像不简单。首先引进车型这个事情归中汽总公司管理,但在行政级别上江汽属于南联,南联的主管单位才是中汽总公司。也就是说江汽想要引进第三代五十铃N系列必须得中汽总公司点头,而中汽总公司和江汽之间还夹着南联这个中间商。在联营之初江汽就跟南联闹得很不愉快了,这时候想找南联帮忙这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关键是当年得罪南联是省委的人,这时候找南联帮忙至少得是省委级别的吧。省委的干部怎么可能低三下四地去帮江汽找南联帮忙呢?既然此路不通那江汽就只能另想他法了。
经过江汽有关人员的多方打听,他们还真的探听到了一个有用的消息。原来当时国内通过外贸渠道从日本进口了非常多的五十铃第三代N系列轻卡,中汽总公司先江汽一步看到了这款车的市场前景,于是在一两年前就购买了一套该车型的技术资料,并交给了北二汽生产。
得到这个消息的江汽就找到了北二汽方面沟通,想从北二汽手上买这套图纸的使用权,但当时的北二汽正痴迷于生产自己的BJ130,拿到中汽总公司的图纸后根本没有生产,而是选择了先雪藏这款车型,等到BJ130热度降下来了再作为BJ130的替代车型生产。江汽的人听到这里顿时面如死灰。这款车型在北二汽虽然现在没啥用,可以后总归是要用的,北二汽怎么可能在自己还没用的情况下就先卖给江汽呢?
事实上,北二汽最终也是在江汽的五十铃面世之后才匆忙上马的北二汽五十铃项目,但项目实在是太匆忙了,以至于匆忙到北二汽只换了个五十铃的驾驶室就开卖了。
一切的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江汽只能自己回头去找南联。南联的有关人员也是被磨得实在没办法了,最后只得帮江汽开了去中汽总公司的介绍信。意思很明显,这个事情我不会出面,我给你开介绍信你自己想办法,说白了就是把皮球踢给了中汽总公司。
就这样揣着介绍信的江汽上京找到了中汽总公司,巧妙地利用中汽总公司与南汽的宿怨和对北二汽的不满让中汽总公司松了嘴,表示原则上不反对江汽引进日本五十铃的新型轻卡技术。
这里我插句嘴,我很佩服中汽总公司领导这个说话的艺术。原则上不反对,六个字有无数种解读方式,首先原则上不反对不是不反对,所以出了问题他不负责;其次是不反对但不是同意,所以有任何后果都得江汽自己扛着。最后原则上不反对引进技术,但没有给方案,也就是说中汽总公司不会帮江汽去找日本五十铃。这中间的问题得江汽自己想办法解决。领导这说话的水平就是不一样,让我不得不佩服。
书归正文说回江汽,江汽拿到了中汽总公司的回文大概齐也明白了什么意思,于是乎厂长孙敏就带着人去日本找五十铃了。 这时候不得不感叹一句江汽的运气确实是好,那时候是1984年,原本准备引进第三代N系列的江汽到日本正好赶上第四代N系列上市。孙敏一看这不正好嘛,那既然赶上了就直接整这个第四代呗。
当然孙敏自己也是挺能装,一开始忽悠人家日本人说自己是代表中汽总公司来的,那接待规格一下就上来了,后来参观完了就跟人家说北二汽那边的图纸翻译的有点不太明白,想再要一套这个原版N系列图纸回去对照一下。这个再字用的很巧妙,首先确认了自己代表中汽总公司的身份,毕竟当年引进这个车型也没几个人知道。其次告诉五十铃方面,你这个图纸都卖过一次了,现在这第二趟不值钱了。说完这些然后再跟人家接茬聊这个第四代N系列的事情。
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车型每一代更新生产工艺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动,大部分改的是外观或者动力参数。当年这个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区别主要在前脸和动力参数上,生产工艺的技术图纸是差不多的呀,所以孙敏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低价搞到第三代图纸,捎带手把第四代的冲压模具弄回去。日本五十铃也是大意了,最终用极低的价钱就把图纸卖给了江汽,并与江汽签署了供货协议。
当然后来五十铃也没吃亏,他把这套图纸卖给了国内很多车企,把技术转让这么严肃的事情愣是搞成了批发。
1985年6月18日江汽采用CKD半散件组装方式生产的第一辆江西五十铃N系列轻卡正式下线。售价十一万多的江西五十铃迅速打垮了一众竞争对手,在轻卡市场一枝独秀,赚得盆满钵满,同时迎来了自己的爆发式发展时期。
1988年江汽当年盈利超过5000万,1989年江汽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利税仍然高达6390万元,跻身全国500家最大规模企业之列。江汽正式成为了江西工业企业的龙头老大之一。
公司经营上,财大气粗的江汽开始了变态式的扩张模式,1988年江汽与江西35家工业企业共同成立了 “江西汽车工业集团公司”,1989年兼并了南昌缝纫机厂,此后几年间,江西洗衣机总厂、江西拖车厂、江西钢窗厂、江西水箱厂、南昌钢圈厂、南昌油箱厂、南昌制动器厂先后被江汽兼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江汽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破厂发展成了江西工业体系内的参天大树。
时间来到1991年7月28日,“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孙敏被任命为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江铃这个名字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这边江汽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日本五十铃的注意,1993年4月五十铃带着日本小伙伴伊藤忠商社与江汽共同组成了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别是12.5:12.5:75。合资公司的成立为江汽后面引进 五十铃皮卡 ( 参数 丨 图片 )产品、创立JMC品牌、建立发动机厂扫清了障碍,同时更重要的是技术转让变得更加方便了,江汽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五十铃进行培训了,以后发展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也能很快完成了。
但随着合资公司的成立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江汽在发动机这种关键部件上对于五十铃的依赖度实在太高了,即使是合资公司成立了江汽也只能从五十铃手上买发动机。这无疑是将自己的生杀大权交到了五十铃的手上。
于是乎江汽自造发动机的问题也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江汽这几年间东讨西杀大规模的合并重组让江汽财政压力巨大。没钱怎么办?那就上市呗。
1993年12月1日,随着深交所清脆的钟声响起,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赣江铃A”正式在深圳挂牌上市。江汽成为了江西第一家上市企业!
上市成功让江汽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为发动机工厂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可也间接导致了江汽与五十铃的分道扬镳。
欲知后事如何,诸位看官且听下回分解。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们有缘再见。
每个车企都是一本好书,看车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铁锤侃侃,感谢您的观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乐、福寿绵长。
关注铁锤走夜路,下一篇我们来聊聊哪个车企呢?想看什么就在下面留言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