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降世放异彩

距今约七千多年前的一天,一名女子偶然来到一个名叫雷泽的地方游玩。她叫华胥氏,生于美丽神秘的华胥国。

逡巡此地,不仅有清澈浩瀚的湖泊,也有鸟语花香的美景,顿时让青春年少的华胥氏满心欢喜。

于是乎,她开始四处漫游,无拘无束。

忽然间,华胥氏看到前方有一个跟自己个头差不多大的脚印,不免心生好奇。

慢慢地,她把自己的脚放到上面。

就在足底和地面脚印接触的一瞬间,华胥氏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把自己包裹起来。

在这股神秘力量的裹挟下,华胥氏感到既惊奇又害怕。

一阵无以名状的接触后,她感觉自己腹中略显异样。后来才知道,她有了身孕。

因此,我们在《诗含神雾》中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

而在西晋人王嘉所作的《拾遗记》中,华胥氏猝然怀胎的故事则更加离奇:

“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关于华胥氏生的这个孩子,他的名字也是众说纷纭。

除开我们这里提到的“宓(fú)牺”“庖牺”两个外,还有诸如“疱牺(pào xī)”“炮牺”“虑戏”等诸多版本。

但时至今日,这些形形色色的名字已经不再重要。

因为在灿烂的历史长河里,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大名:伏羲氏。

伏羲氏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同时也位列“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

作为三皇之首,伏羲这个圣贤的形象有点特别。

在很多的文献资料里,他的上半身是人,下半身却是蛇。

浮云身世藏玄机

对于伏羲形象的描述,很多人或许一时间难以接受: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怎么能是一个这样莫名其妙的怪异形象呢?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焦虑,因为关于我国上古时期很多传闻与设定,一直都存在此起彼伏的争议,这之中并不存在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定义。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采用传播相对较广、认可度相对较高的说法。

伏羲之所以常常以“人首蛇形”的形象出现,主要还是跟他的父亲有关。

前面我们提到,伏羲氏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意外怀孕,并且跟她踩到的脚印直接相关。

而在《山海经•海内东经》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赫然在目:“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这个巨大脚印的主人,就是龙身人头的雷神。华胥氏误入雷神的地盘,怀上了雷神的孩子,而且孩子也完美继承了雷神的外形基因。

至于为什么大家描述伏羲“人首蛇形”而不是“人首龙形”,这里面就包含了特别的文化意蕴。

在现代人的视野里,蛇所呈现的意义多半是恐惧、阴冷和黑暗。但在古代部落文化里,蛇是一种极端神秘的生物,甚至被很多部落当神灵来崇拜。

作为华夏文化象征的至高生物,龙的身体躯干恰恰就是由蛇演化而来的。不管龙的头、角和爪子如何特殊,它的躯干和鳞片活脱脱就是蛇的翻版。

在龙的形象完全确定前,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小龙般尊贵,否则也不会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说法。

毕竟,谁也不会揶揄自己民族的至高神灵。

说到女娲,大家一定对她的故事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女娲不仅是流芳百世的创世女神,更是“三皇”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关于三皇的具体说法,自古以来都存在两派争议。

一说是伏羲氏、神农氏和燧人氏,另一说则是伏羲氏、神农氏和女娲。

由此可见,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女娲和燧人氏。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为黑暗的人类文明找到了永恒的光亮;而女娲奋力补天,捏泥造人,也称得上功德无量的创世女神。

至于两者孰高孰低,这也是见仁见智的话题。

不管女娲是否能够挤掉燧人氏,她和伏羲之间的传奇故事,也足以成为永不磨灭的佳话。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归凡尘。

大道之行悯苍生

之所以说回归凡尘,是因为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

诸如华胥氏、伏羲、女娲,他们很可能是当地某部落的首领,手下拥有足够的人手和资源。然后经过代代相传的艺术加工,最终把他们升格为神话人物。

倘若他们是确实存在过的人物,那么故事就应该是这样的:

年轻的华胥氏遇上某个英俊强壮的男子,生下了伏羲。

伏羲茁壮成长之后,不仅成为继承母亲衣钵的新生代领袖,更是在万花丛中遇到了让自己一见倾心的部落姑娘。她的名字,叫做女娲。

但不管那些事情是否真实存在,和他捆绑起来的开挂神迹,才是他问鼎三皇之首,睥睨五帝后辈的最大资本。

伏羲功绩之一,在于确立华夏民族的伦理和纲常框架。

伏羲所处的年代,正处于母系氏族逐渐瓦解、父系氏族后来居上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候的男女交往和婚配,往往出于触动和偶然,完全没有后世的三纲五常以及伦理规范。

为了让这种尴尬不再延续,伏羲特意对女娲说:

“夫人,以往孩童诞生,更多是人们无意放纵的结果。从今往后,我希望咱们部落的男孩女孩要认真对待男女关系,而且谈婚论嫁不能轻率,男方要拿出足够的聘礼,走完相应的程序。”

女娲听了,觉得丈夫言之有理,便表示了支持。

从那之后,伏羲手下部落的人们便开始以婚姻的态度对待恋爱与繁衍,男孩们也学会拿着两片鹿皮当做结婚聘礼。

除此之外,伏羲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日月山川、鸟兽虫鱼等名字为大家确定姓氏,并且规定同姓氏和同部落的男女不能结婚。

而且在男聘女嫁之后,他们的后代也要追随男方的姓氏。

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根源就在于人有意识和良知。伏羲在上古时期就给众人注入了伦理和秩序的基因,无疑是超前的壮举。

伏羲功绩之二,在于传授生存与生活之道。

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伏羲正在部落里来回行走。突然,撞见了几个伤痕累累的男子。

看着他们身上的伤口和淤青,伏羲连忙表示关切。

一番交谈后,伏羲得知他们是外出狩猎的青年。

大家本来以为轻而易举就满载而归,谁知撞见了硕大的猛兽,众人四散逃窜,幸运的人侥幸逃回了部落,不幸的就惨遭猛兽吞噬。

听完他们的讲述,伏羲长叹一声,来回摇头。

此后的数日,他都沉浸在深度的思考里,希望能够发明一种工具,帮大家获取更多的食物,并且规避更多的风险。

没多久,一种叫“渔网”的装备诞生了。有了它,青年们就可以欢欢喜喜地外出,优哉游哉地归来。

同时了,他还教民众怎样驯养野兽,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家畜的由来。

解决了生存问题,还需要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每天,部落里的老人们都会在年轻人耳畔谆谆教诲,告诉他们运用结绳记事的重要性。

但是伏羲意识到,一个群体应该有自己的记忆和沉淀,而不是单纯地重复每一日的机械动作。

某个大雨倾盆的夜晚,电闪雷鸣,伏羲手拿树枝,若有所思地在湿淋淋的土地上写写画画。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地上的印记都活了过来,它们翩翩起舞,闪耀升腾,就像千姿百态的精灵一样迷人。

从此,华夏民族拥有了自己的文字。

伏羲功绩之三,在于洞悉宇宙的真相。

在担当部落首领期间,伏羲目睹了人民很多艰难困苦的处境。受限于时代的生产力与科技水平,很多时候伏羲都感到有心无力。

越是冥思苦想般求索,往往也越增加胸中郁结的烦恼。

有一天,悲天悯人的伏羲缓缓走到卦台山上,然后端坐在那里。

一直以来,苍生的疾苦促使着他苦心寻求宇宙的终极之道,却始终没有突破。无数次的挣扎与思索,让伏羲的灵魂反复处于煎熬的状态。

正在这时,渭河对面地崩山摧,龙马山整个峰峦被劈作两半。

紧接着,一批神奇飘逸的天马振翅翱翔,然后缓缓降落于河中的分心石上。

只见分心石金光闪烁,熠熠生辉,霎时间又化作阴阳缠绕,黑白相依的太极图。

眼望这可遇不可求的缥缈幻境,伏羲终于豁然开朗:天地之道,世间万物,宇宙之理,无非就是阴阳协调。

于是,象征我国古代智慧的一大瑰宝应运而生,它的名字叫八卦,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原点。

凛然龙魂浩气存

滚滚红尘,白驹过隙,如今的人世间,已经填满了科技和欲望,留给那一抹上古人文之气的空间愈发狭小。

环顾我们的周遭,复兴国学、复兴传统文化的声音此起彼伏,可我们是否有静心思索过:究竟要复兴传统文化的什么?

抚今追昔,伏羲的故事向我们深刻传递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气质:

那就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

西方人遭遇难题,就在胸口划十字,祈求主的庇佑,然后双目紧闭,把命运托付给上天。

中国人遭遇难题,则是以强者的姿态傲然伫立,然后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最具效率的战线。

眼见男女关系混乱,外出狩猎危险,伏羲没有祈求外力相助,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和眼光为大家排忧解难。

愚公移山,让智叟之流嬉笑谩骂,却挡不住大智若愚的雄浑力量。

精卫填海,以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展示着永不屈服的意志。

以高度的智慧睥睨现实的骨感,以无上的自信连接丰满的理想,这便是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屹立不倒的看家法宝。

太史公有言:“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顶级的智者,一定心怀慈悲,宽厚柔软。

放眼当下,西方人总是张牙舞爪地看待秩序与竞争,却始终无法读懂,中国人内心深处那种仁厚忠恕的智慧。

数千年的风雨,中国人早已看尽了百代兴衰,万世风雪。

浩然之气存于胸,究极之理明于心。任尔魑魅魍魉机关算尽,也难阻我巨龙苏醒华夏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