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为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倡导逝世后捐献遗体、器官和角膜的社会新风尚,进一步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4月1日,生命的乐章——2021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重庆璧山(福寿园)举行。重庆红十字会爱尔眼库作为眼角膜接收站参加了活动,向捐献眼角膜的逝者表达敬意与追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庄重肃穆的音乐衬托下,深情朗诵缅怀祭文,向遗体器官捐献者表达无限哀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随后,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集体默哀、鞠躬,并向刻有捐献者名字的纪念墙敬献鲜花,以此表达对捐献者的缅怀之情,感恩他们的大爱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敬生命,致敬奏响生命乐章的人

纪念碑前,现场几百名活动参与者神情肃穆,敬献鲜花,深深鞠躬。纪念碑上,一个个捐献者的名字熠熠生辉。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悲伤却温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刻有2017年捐献者名字的碑前,一位阿姨焦急地寻找着某个名字。“小妹妹,你可以帮我找一下这两个名字吗?他们俩是在一起的。”阿姨的手一直在对着名字一排一排的数,可是却一直找不到她心里想的名字。据阿姨的朋友说,从踏进园地开始,阿姨的情绪十分不稳定,一着急,眼前什么都看不清。帮助阿姨找名字的人越来越多。“在这里!”终于找到了,阿姨的眼泪一下就绷不住了,她小心翼翼地替两个名字擦拭着,哭泣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据了解,阿姨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均已完成了遗体和器官捐献,2017年的一场车祸,带走了他的丈夫和大儿子,2020年一个意外小儿子也离开了世间,她决定捐献儿子的眼角膜。阿姨说:“呼吁大家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只有让爱活下去,才有更多的人能够得到重生。”

“如果不是捐献者无私的奉献捐献宝贵的眼角膜,让我这么幸运接受了手术,我现在可能就失明了。”一位来到活动现场的受捐者说,他的心中充满着对捐献者的感激之情,他将珍惜这份幸运,替捐献者继续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同时,也会以捐献者为榜样来回报社会,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的李微在纪念墙上找到了多名捐献眼角膜逝者的名字。为了慰藉未能到场的逝者家属,她拍下照片发给了他们。“角膜捐献者用他们的大爱之举,为他人带来了希望之光,也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李微如是说。

角膜捐献,以爱之名传递希望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共有盲人824.8万人。据统计,中国共有角膜盲症患者约500万人,其中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约10万人,在这些患者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大概90%左右,”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眼表及角膜科主任任毅说,因为角膜是透明无血管的组织,所以它手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最低,排斥反应是导致器官或者组织移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角膜病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然而,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则不足万人。角膜供体的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往往因为等不到角膜材料而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同时,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宣讲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的意义及事项,指导有意向的市民填写捐献登记表。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为志愿者打通了捐献眼角膜的爱心渠道,希望能通过缅怀活动,呼吁更多人了解角膜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当中,让更多在黑暗和绝望中的患者重获新生、重见光明。有眼角膜捐献意向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向重庆市红十字爱尔眼库提出申请,以签署捐献志愿书的形式,来实现捐献的意愿。角膜捐献(移植)电话:13629700415(24小时)/023-678546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