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观小记·昌都】冰川下的湿地——炯拉措

图文:锤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炯拉措冰川及冰川湖↑

因为工作原因,2020年我分别在6月和8月两次前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金岭乡的炯拉措湿地

炯拉措由原始冰川断裂、融化形成堰塞湖,冰川湖湖面宽度 941米,长度 4123 米,海拔5039米。湖下游就是炯阿曲,炯拉措湿地主要就是由炯拉措冰川湖和炯阿曲组成。(在藏语里 “措”就是湖,“曲”就是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炯阿曲↑

 【游观小记·昌都】冰川下的湿地——炯拉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游观小记·昌都】冰川下的湿地——炯拉措

炯拉措的环境与物种视频合集

从边坝县到金岭乡直线距离仅仅四十余公里,但要翻过历史上川藏路中线上最著名的大雪山——夏贡拉。夏贡拉垭口是非铺装路,若天气晴好约3.5~4小时便可到达金岭乡,若遇到风雪……看看下面照片在决定走不走吧

向下滑动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晴朗天的路况和垭口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

风雪天气的垭口路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夏贡拉山的隧道正在建设中,应该几年后就不需要翻垭口了,当然也会错过垭口路上的美景~

垭口花花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高海拔植物,8月正值高山的春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草甸上的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就是打地洞的“肉罐头”,它俩养活了高原上千千万万的生命,也对进行地表与地下的物质循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高原鼠兔的洞穴四通八达,人一靠近就进洞,我把相机偷偷放在一个鼠兔高频率出现的洞口,用遥控拍摄了这张广角“瞭望”的鼠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来说在较低海拔住在乱石坡里的川西鼠兔颜色更鲜艳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兀鹫四处盘旋找寻动物的遗骸,我们在盘山路上遇到一只好奇的胡兀鹫平行我们车飞行【wei 兄弟,车里有没有骨头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山兀鹫就在悬崖上筑巢,它们常年繁殖,主要看什么时候动物尸体多,就什么时候繁殖,那些白色就是它们的尿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唇鹿和白马鸡会共同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着全村人去挖冬虫夏草,喜马拉雅鬣羚走进村子来到青稞地大快朵颐,果然还是种的草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湿地两岸主要是这样的巨型沙棘林生境,沙棘树的分布很有意思,近水密集远水稀疏,航拍有种非洲稀树草原的既视感。

草甸、树林、河流,开阔的视野特别舒服。树上巨大的巢是红嘴山鸦的,它们特别聒噪,无论是成鸟还是雏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嘴山鸦一直在草地上找虫子,弄得红色的嘴巴全是泥土。它会把牛粪翻开寻找里面的蜣螂。红嘴山鸦和黄嘴山鸦会集成群在空中盘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嘴山鸦和红嘴山鸦真的好像,而且会一起行动,很好奇它们究竟是怎么划分生态位和独立演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只达乌里寒鸦为了一块骨头上的肉渣费尽心思,在高原上一点蛋白质都不会被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氏岩鹀占领了麻雀的生态位,当然长得也蛮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割青稞的季节山斑鸠和岩鸽也很多,成群的岩鸽就在牧民家门口的木架上休息,但这些可不是家养的哦。这个木架也很有意思,因为到了冬季,牦牛们就没有新鲜的草料了,所以在夏季牧民会把草料高高得堆到木架上,一是为了晾干,最主要是放置被牛马提前吃了过冬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观小记·昌都】冰川下的湿地——炯拉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游观小记·昌都】冰川下的湿地——炯拉措

戴胜不愧是犀鸟科,偏爱把巢穴安放在巨型沙棘树的树洞里,小鸟已经出壳,亲鸟们忙着捉虫。观察过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戴胜不止两只亲鸟抚养幼鸟,还会有第三或者第四只共同抚养,有时候帮助抚养的鸟还会向另一只乞食,但自己捉到从又会飞回树洞哺育幼鸟。推测是去年出生的青年鸟会帮助父母饲育后代,也从中学习经验。(因为戴胜无法从外观判断雌雄大小,所以仅仅是个人推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灰背伯劳爱站在枝头伏击猎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灰腹噪鹛成群结队在灌木林穿梭,每次都错把它们当成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棕背黑头鸫:让我看看这堆牛粪里有没有好吃的大肉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鹅,牛粪上的这只奇特的昆虫引起我的注意,若有谁知道可以留言告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喉红尾鸲、黑喉山雀、四川柳莺也是沙棘林的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兔在晨昏比较活跃,听觉好但视觉一般,只要你安安静静,就有机会靠得很近。但是一旦它们发现了你,一定会在5秒内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溪流边见到一枚新鲜的棕熊掌印,赶紧抬头看看周围是否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缓流中的石块下是西藏齿突蟾的产卵场,也是这里少数适应高海拔的两栖类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须浮鸥和普通秋沙鸭都在河流中捕食鱼类和蝌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子边有一个神奇的小池塘。特别特别美,也有着很多奇怪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谈情说爱的某种划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捕食蚯蚓的巨型钩虾,池塘里钩虾数量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照镜子”的白鹡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蟾蜍也在这个池塘繁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麻鸭一家也在池塘生活,小家伙会上半身潜水摸水草吃~

最后就用湿地的美景收尾吧,下一期我们再来分享一个高原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锤锤博物

微信号|锤锤博物工作室

新浪微博|锤锤博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