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诞生过一个军事名词,叫做范佛里特弹药量。意思是,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以达到对敌方的毁灭性打击。这个名词是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名字命名的,据说,在他指挥的战场上,所到之处都变成一片焦土。在战场上随便挖一锄头,都能挖出许多弹药碎片。他曾经问他的参谋:打赢那一场战役需要多少弹药。他的参谋告诉他一个数字。然后范佛里特说,那就打出去5倍的弹药。这就是他的战争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志愿军吹响冲锋的号角

但是上甘岭,不但是范佛里特的伤心岭,在志愿军顽强的斗志前,他的战争策略宣告失败,也是美军乃至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军队的分水岭。

鉴于美军之前在朝鲜战场上的糟糕状态,刚刚接替李奇微的克拉克将军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为美国总统大选助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在此时建议,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最惨重的伤亡。这一提议正契合克拉克的心意,他很快就批准了这一计划。当时,战争双方相持于朝鲜中部,从西至东对峙于开城、铁原、金化一线,五圣山横亘在中间,成为天然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美军被志愿军俘虏

要拿下五圣山主峰,必须先拿下上甘岭,因为这不仅是我军阵地的突出部,而且直接嵌入美韩阵地,双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近不到100 米。夺取一个高地,对于美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从一战开始,进攻方凶猛的火力就足以摧毁任何一个防御方阵地。范佛里特信奉火力制胜,只要弹药足够多,任何高地都能拿下。所以第一天,美军集中40架飞机、320多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以罕见的火力密度,倾泻在五圣山前沿阵地上。两个山头由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两个连防守。就在范佛里特胸有成竹时,他收到前方传来的消息,志愿军防守很坚决,美军没有拿下,而且志愿军趁美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夜袭,把失去的阵地也夺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志愿军空军米格--15

范佛里特大概没有想到,从这一天开始,在这里两个不起眼的小山头上的争夺,会逐渐演变成朝鲜战争中最大的一次阵地攻防战。第一天,美军损失了1900余人。第二天,气急败坏的范佛里特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配备16个炮兵营310门火炮、30多辆坦克、200多架次作战飞机支援,阵地几度易手,但美军最终都没能完全占有,白天,在强大火力下,美军占领上甘岭表面阵地;晚上,志愿军重新把阵地夺回来。韩军第2师师长丁一权回忆说夺取似乎是轻而易举的,累计夺过来28次,但被夺回去28次。当炮弹把山头梳了一遍又一遍之后,美韩步兵继续向山头发起攻击。在他们看来,胜利已经近在咫尺,在如此恐怖的炮火之下,山上一定不可能有人类存活。可他们刚爬到半山腰,突然就冒出来很多志愿军战士,用猛烈的火力把他们给赶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正在为志愿军包扎伤口的医务兵

范佛里特打到怀疑人生。他搞不懂为什么对面阵地上还有中国的军人,更搞不懂他们怎么一个个不怕死。战斗持续要11月。当月的第一天,美军发射炮弹12万发,连续发动23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进攻一整天后,伤亡1500余人。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此时,范佛里特已经是一种赌徒心态了。即使一败涂地,也在无力的安慰,光明总会到来,这不过是黎明前暂时的黑暗罢了。就这样,越陷越深,达到一种执迷不悟的狂热状态。在整个战役的43天时间里,美国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落下炮弹235万发,航弹5千枚,平均1.5平方米就要落下1发炮弹!将山头整整削低了两米,但是最终在付出损兵折将25000余人的代价后,寸土未得。范佛里特为自己的赌徒心态付出了高昂代价。他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中国人,惹不起。美国不会从他们手里夺取哪怕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