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兵回开封,入宫继位时,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男孩,便问:此儿是谁?宫女连忙跪着请罪,回答是周世宗之子。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赵匡胤问左右大臣应该如何处置,一时间空气里静得如银针掷地也能听见。

过半晌,赵普回答:为绝养虎为患,应斩草除根。

潘美听赵普之言,不自觉地后退一步。这细微的动作被赵匡胤发现,便追问:潘卿意下如何?

潘美回答:我与陛下曾经一起共事周世宗。如果劝陛下杀,是辜负周世宗;如果劝陛下不杀,陛下必定怀疑我有二心。

这里先插一句,潘美就是戏剧小说杨家将里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潘美虽然与杨业有间隙,对杨业的死的确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绝对不是通辽卖国的奸臣。他在后周宋初立有大功,为赵匡胤所信任、倚重。

潘美一言众人汗颜,赵匡胤也面有愧色地说:即人之位,还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做这等事。

赵匡胤当即立下誓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使犯谋逆之罪,也只能在狱内赐尽,不得当街斩首杀戮,也不得连坐族人。

历史记载,赵匡胤命人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立了一块誓碑,规定凡太庙祭奠或新天子即位时,都必须恭读。界时,需屏退左右,只留皇帝一人,因此长期以来外人并不知道誓碑上刻着什么。

直到靖康之祸后,太庙被毁,人们才知道其上刻有三条誓词: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如宋朝一样,优待礼遇后周世宗子孙,不杀降王,在历代王朝中是不多见的。如宋朝一样,重视文人士大夫,给予读书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在历代王朝中也是不多见的。这些与开国皇帝赵匡胤个人的宽容大度、自信豁达的性格是具有一定的关联的。

鲁迅先生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脊梁。宋代知识分子无愧于这句赞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这背后是以统治阶级的尊重为基础的。

朱元璋与赵匡胤同是武人出身,但是在对待知识分子上,朱元璋做得比赵匡胤差多了,居然能当众让宦官打大臣屁股。在对待功臣宿将上,朱元璋大肆屠杀,铸大狱;刘邦也是“狡兔死,走狗烹”;而赵匡胤却是以“杯酒释兵权”利益交换,和平的权力转移。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少有的,既体现了赵匡胤的宽容,也是其政治智慧。

清朝的文字狱,更是株连无数,造成多少冤假错案,皇帝对触怒天威的大臣罚跪,一跪就是几个时辰。明清时,知识分子不断被统治阶级打压,不断失去了尊严,因此民族的脊梁也就逐渐磨灭了。

封建王朝皇帝的个人性格、胸襟、素养对一个王朝的政治风气具有极大的影响,开国皇帝尤其如此,几乎能奠定一个王朝的政治基调。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宋代文臣不必死于谏,是这个王朝宽容的表现。

虽然宋朝没有秦、汉、隋、唐、元、明、清的大一统,疆域被限制在狭小的农耕地带的自然地理空间内,而且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但是这个王朝的开明宽容的政治环境、富饶发达的经济水平、高超的科学技术、曼妙绮丽的诗词文学,都是令我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