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

这是中医发展千年总结出的最严谨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的教育工作也渐渐偏离了这个轨道。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医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那种师带徒的模式了,而且学习中医的学生也不是从小就接触中医,而是参加高考后选择了中医专业,这样在无形中中医的起步学习就晚了很多,当然也有少部分家传医学还是遵循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一般都是以家传医学为基础,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和启蒙,或者从小拜师学习,从简单的草药辨识到汤头歌背诵,以及中医典籍的阅读和抄方开始,其次到观师坐诊及唱方、煎药、抓药,最后到师傅把关坐诊到独立行医,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流程,正所谓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方可出师

现在的中医教育模式是忽略了三个三年才开始零基础学起的,殊不知这三个三年埋没了多少中医的人才,让中医的发展整整落后了三个三年,再就是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老师,除了少部分是专业医生外,其他的都是纯粹的专业理论老师,几乎没有任何的临床经验。

可想而知现在的中医发展是多么艰难,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药,但是中医的教育实在有点让人担忧,除了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以及隐居在民间的传统中医人之外,现在的大部分中医医师都是开始时感觉的自己是“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治之病”,当了几年医生后才发现“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可用之方”。

这也就是现在中医教育出现的弊端,急急匆匆-学习、一知半解-毕业、忙里忙外-考试、临床经验-短缺、忙忙碌碌-充电、有点头绪-白头、再想努力-退休、老辈中医-迟暮、民间中医-证愁、中医传承-层断,传统中医-艰难。

所以中医药要发展,必须是由专业的临床经验丰富的执业医师来教学,而不是纯粹的老师来教学,中医的教育不应该从大学开始,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医学校,从幼儿园的中医启蒙,小学的中医基础草药辨识,高中的中医典籍抄方抓药等,到大学的临床学习与研究,毕业后实习上岗。

这种中医的教育模式下,中医的发展创新与传承应该不难,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中医教育应该由纯粹的中医人来教学,如果中医教育学习从小抓起的话,我想中医应该会再次出现诺贝尔医学奖,所以中医药要发展,必须要用中医药的规律来进行发展

谢谢阅读,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