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035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篇 阴阳别论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倶搏,十日死;三阳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倶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视频课程译文:
第八节 正常之脏腑 结阳 结阴
我们这节讲“结阳”和“结阴”。所谓“结阳”,就是阳气被封到了,受到阻力了,像一个绳子绑到了结住了,阳气受了阻力。所以阳结到的话,肿四肢。人的四肢是阳,身上身体是阴。如果阳结到的时候,四肢肿起来了。因为阳不行的话,阴就会盛,这个时候四肢水肿。
如果是“结阴”的,阴被结到了。比如说肝、心、肺、脾、肾,肾在下面,这个是所谓的“阴”,如果有个脏被结到了,你就像让绳子绑到了,封掉了,那这个血进不到脾脏里面了。血要送进去呀,因为阴藏血。阴脏里面都是血,进不去了这个血要回逆,逆流出来。那逆流出来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它是脏结到了?
这《黄帝内经》就下定义了,“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就是有一个脏,阴结住了出来是一升,大概 40CC 的量。如果是排血,才排出来是 80CC 的量,两升的量的时候,就代表两个脏结到了。三升量的话,三个脏结到了。这个排血,有可能从大便排,有可能从小便排,有的时候血是吐出来。
如果说“阴阳结斜,多阴少阳”,阴阳同时如果被受阻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呈现出来是阴盛阳弱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石水”。“石水”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少腹肿在那边,这个就是阴阳结住了。
为什么我们要在《黄帝内经》里面讲,这个是在少腹这边?因为以后你们学到的处方,就是针对这个一剂去掉,针对那个一剂,处方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这个以后讲处方的时候就简单了。那“阴阳结斜,多阴少阳”,就会变成这样子。
“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是阳气,胃气被结到的时候,它没有办法往下散,胃气在这边一直往上升,上升的时候为什么叫“消”?因为我们常人饮水入胃的时候,在胃就直接散发掉,被身体吸收掉的,饮的水并不会进入小肠,再进入大肠。如果饮的水,进入小肠或者进入大肠的话,这个人就是下痢,因为太冷了才进得去。所以只有这个水,混在食物里面才可以下来,进到小肠里面去。所以食物里面的水,跟我们喝的水不太一样。
如果胃的阳结住了,这个热气没有办法往下走,这个热气往上升,造成胃里面非常的热,你喝水,水一喝下去就没了,一喝下去就气化掉了,这是消,消渴。比如糖尿病呀,就类似这样子的。
“三阳结”就是讲太阳结到。太阳我们指小肠跟膀胱。小肠如果跟膀胱结到的时候“谓之隔”,小便就不出来了,太热了小便就没有了。
如果是“三阴”被结到,我们“谓之水”,因为阴是寒水嘛。正常人呢,我们身上有非常多的气。这个气,你站在那边吐一口气,你看到热气,这个气就会动,这个气我们不叫“水”。
但你如果是“阴结”,就是寒结到的时候,这个气就没有那么热。气本就来自水,气就会换化成为水。正常人的气,到了小肠里面以后,小肠因为在最底下,小肠是火,很大的火。所以火在上面烧,上面这个心脏也在烧,下面的小肠也在烧,全身的水是气化的状态之下,这是正常。
但是如果说,寒结在里面的时候,原来气化的水就转换变成冷水,造成在身体里面叠着。这段就是这意思,在身体里面堵到“谓之水”。
那溢这个是“三阴结”。三阴就是指:太阴、脾脏还有肺脏。如果是一阴一阳,两个结到的话,这个一阴,讲的是肝厥阴经;一个阳,讲的是少阳。这个时候产生“喉痹”,喉咙会有问题。
“阴搏阳别”,阴这里讲的就是脉,这是《内经》里面教我们诊断。这个手掌的脉,这是关位,这是寸,这是尺。如果阳在这边,这是阴,如果你摸上那个脉的时候,阴的脉非常的大、搏,一直跳动很强。“阳别”呢?什么叫做别?就是本来是一条脉,现在分成两条。怎么变两条了?它跳来跳去,左跳右跳,也是分成两条在跳,这就怀孕了,有子了,有小孩子。
那当然中国人很好玩,男左女右嘛,如果能摸了左手的脉,是男孩子。如果能摸了右手的脉,女孩子。这就是孕脉。那实际上呢,神门,手少阴心经,神门在这边,神门旁边有个大筋,这边有条筋,在这个心包经的两条经中间,神门的大经在这边,神门在内侧这里,在内侧这里还有个脉,是少阴,就是讲少阴的脉,这个就是小孩子的心脉,在这个地方。
“阴阳虚”,寸脉和尺脉,寸脉是阳,尺脉是阴。当阴脉跟阳脉,都是虚症的时候,病人同时有下痢,肠痹。下痢不止,这是很危险的。为什么?阴阳本身就虚的,那虚到什么程度呢?阴,还在下痢不止,这就代表人已经虚到极限了。
因为阳才能够控制它,阳没有了,阴一直往外散,那你摸到脉又是虚的,代表阳不会回头了。阳不会回头,这就是很危险,都是死症。那我们当医生的不可以说,我们在医术上学到死症,那就死了,这个不能。我们要放手一搏,我常常就去搏,我们搏的时候,只有经方有办法搏。
那如果是“阳加于阴”,也就是说,寸脉的阳脉如果是跑到阴脉上面的时候,你摸到,这就代表病人在出汗,病人有汗,汗流不止。因为阳嘛,阴脉往外走,这个尺脉(阴脉)应该是,我前面上一个段落不是讲:正常的阴脉,是不是沉、缓在下面,对不对?
下面阴脉跑到上来变阳脉,就代表里面的阴(阴就是津液,看得到的都是阴),跑出来就代表病人在盗汗,在汗流不止。正常人我们都要流汗,但是我们流汗是有动作的,运动以后才流汗。而不是说,随时坐那不动,或者晚上睡觉也去流汗,这就太过了。
如果尺脉是虚的,寸阳脉是搏到的,这是“谓之崩”,病人大量出血。所以虚脉就是说,虚的时候你轻轻摸它,可以摸到脉,按到骨边就没有脉了。正常的阴脉尺脉,是到骨边的,人一虚的时候,阴脉会浮起来,浮起来你摸到有一点点脉,可是你按下去的时候,脉完全就不见了,这就是阴。阴脉是虚脉,虚脉的时候,阳脉寸脉,力量很大,代表阳一直往外走,就叫崩的现象,血崩,大量的出血。
“三阴俱搏”,这里的三阴,讲的是太阴。太阴包含了两个脏:一个脾脏,一个是肺脏。这两个都是搏败20天以后的“夜半死”。脾脏和肺脏就是土和金,在这个晚上半夜的时候,因为木,半夜是木气,木气当旺,所以它是相克的时辰。我们一般节气都有相克,为什么要去研究它克?就是我们可以知道生死。
你如果说夏季,夏天本来是心脏,肝是春天。照理说春天是肝脏的王时,是最好对不对?应该本身不受病。可是有肝病的人在春天,在这个节气上面来说的话,出事的机率会比较少,不是不会出事,还是会出事,因为现在出事的原因很多。
因为做肝血管栓塞,你给他做化疗,肝癌开刀,我到现在还没看到,听过开刀有好的。然后结果我们在治的时候,一看,本来药进去会到,但他做那个化疗了以后,前面挡着一堵墙,阴阳被隔掉了,我们的药到了那个墙被打回来,被化疗打回来,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形。人会很懊恼,他本来不该死的,就死掉了。
如果按照《黄帝内经》的解释就是,你要心想:这是好几千年的东西,完全没有西医的介入,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你心里要了解:我们人体,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本来不该春天死于肝病,现在,春天死于肝病,谁搞出来的,你知道吧?谁闯出来的祸?这是半夜死。所以我们这个,不但节气可以算,连一天的日子,一天的时间也可以算。
还有你看黄历每一天都有一个干支,那个支,也可以计算他生死。如果是“二阴俱搏”,“二阴”讲的是少阴,少阴在我们身上就是心还有肾。“夕时死”,就是13 天以后,夕阳西下的时候死。一个阴“俱搏”,这就讲一个阴,就是厥阴,我们有肝和心包,十天就死掉了。所以正常的阴脉,要沉、要隐、要缓;不能够太搏、太强,不好。搏,就是太强。
如果“三阳搏且鼓”,这个三阳讲膀胱、太阳、小肠,这个不但速度很快,而且硬的像骨头,像鼓一样挺起来了,你摸上去,就是一个东西顶到你的感觉。而摸脉不是,他的脉不是一条,而是鼓的状态之下,这种三天就死掉了,这种都是很危险的
“三阴三阳俱搏”,就讲的是太阴,还有太阳,俱搏,造成,太阴脾主心腹,“五日死”。脾脏本管四肢,管阳;少腹这边,也是脾脏在管。
“二阳俱搏”讲的就是阳明,阳明如果脉非常得搏,速度很快的时候,这是阴没有了,津液没有了。而是“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温,就是温热的病,也是“死不治”,他不超过十天就死掉了。
现在我们临床上来看,这个当年黄帝跟岐伯对话的时候,病温还死掉了,张仲景解决了,温病,这个不可能死人的。到了我们介绍《伤寒》《金匮》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剂就够了,这个温病怎么会死人呢?医生看不好吗?这刚刚就是我们介绍的《阴阳别论》第七章。
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