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联海军,可以说是一支十分薄弱的海军力量,因为海岸线的分散和琐碎,加之苏联造船工业落后,所以苏联海军长期是由鱼雷艇、护卫舰、驱逐舰和少量巡洋舰、潜艇组成,其作战目标是进行近海防卫作战。这么一支如此薄弱的海军力量,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什么抢眼表现,在战争中最抢眼的表现也就只有和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展开鱼雷艇大战,双方用鱼雷艇互飚鱼雷,除此之外再无表现。
当然了,有些人可能要问,苏联海军不是有重巡洋舰吗,比如说基洛夫级重巡洋舰。事实上,这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误区了,严格来说基洛夫级,也就是苏联的26型巡洋舰是一款轻巡洋舰而非重巡洋舰,它的设计原型是意大利的奥斯塔公爵级轻巡洋舰。奥斯塔公爵级轻巡洋舰配备的火炮是6英寸口径,也就是152毫米左右,属于《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中的轻巡洋舰范围,但是苏联的基洛夫级却采用了180毫米,略高于7英寸,这就超过了海军条约中对轻巡洋舰的规定范围,因此基洛夫级也就被认定为了是“重巡洋舰”。
虽然挂了一个重巡洋舰的名头,可是这基洛夫级重巡洋舰的本事是真的不行,这款排水量8450吨的“重巡洋舰”在作战性能上不仅不能和真正的重巡洋舰进行较量,就算遇到那些万吨级轻巡洋舰,基本上也会被打的落荒而逃。毕竟它这种排水量不过轻巡洋舰级别的船体,在防护水平和航速等多方面也就真的只有轻巡洋舰级别,真要是遇到那些万吨级轻巡洋舰,比如说英国的“城”级轻巡洋舰,那差不多也就是被锤爆的命运。
面对自家海军的凄惨状态,如何努力发展自己的海军实力,使其变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就成了摆在苏联面前的头号难题。虽然苏联在1936年制订了一个庞大的造船计划,可最后的现实情况是苏联根本就没法完成这个野心勃勃的造船计划。没有办法,苏联只能在1939年选择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从国外订购战列舰。苏联的领袖斯大林思来想去就想到了美国,所以就派出特使联系美国政府,打算从美国订购战列舰。
但奈何苏联当时人缘实在不行,而且苏联人开出的价码又极其不合理——以一亿美元的价格订购一艘战列舰,还得美国自行设计,最后还得派人去苏联帮着建造姊妹舰,里外里苏联就给出不超三个亿的美元。这换句话就等于苏联想用三个亿买断美国在二十年战期间里积累的全部造船经验和技术,外带让美国给出最新式的16英寸舰炮技术和超重弹技术,天底下哪有这个好事去?于是毫不意外的,美国政府直接就把苏联特使给赶回去了。
苏联在美国碰了一鼻子灰,自然是心灰意冷加满腹牢骚,但这个时候刚刚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人却伸出了“援助之手”,声称自己愿意出售希佩尔海军上级重巡洋舰的四号舰给苏联。苏联人闻言自然是十分开心,毕竟想要打瞌睡就有枕头掉下来,这好事谁遇上不开心啊?于是苏联人自然是开开心心地去和德国人谈起了买卖,希望能够为自家海军订购来重巡洋舰。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累计建造了五艘,除去已经已经服役的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布吕歇尔号,尚有欧根亲王、塞德里茨和吕佐夫三艘还在建造中。按照苏联人的想法,苏联人是打算一口气把这三艘还在建造中的重巡洋舰统统买下,直接给苏联海军填三艘新船。可是德国人根本不能接受这个方案,他们只愿意出售五号舰吕佐夫号。苏联人心说有总比没有好,所以一口气向德国支付了全部款项,然后提走了吕佐夫号重巡洋舰,并将其改名为彼罗巴甫洛夫斯克号。
不过,德国人其实是不安好心,他们给苏联的船其实是根本没建造完成的,只安装了两座炮塔不说,动力系统也仅仅完成了80%,舰船内部装修也都没完成,本质上就是个半成品。至于苏联为什么上这个大贼当,完全就是因为德国人表示自己会提供全套技术和材料,帮助苏联在苏联自己的造船厂在15个月内完成这艘重巡洋舰。贪图造船技术和经验的苏联没有怀疑,把船开回了列宁格勒的造船厂,然后就等着德国人的技术图纸、造船专家和建造材料了。
苏联一直等到了1941年6月22日,也没能等来德国人的技术图纸、造船专家和建造材料,反倒是等来德国军队大军进犯的消息,而列宁格勒也迎来了呼啸而至的德国轰炸机。没办法,彼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现在肯定是没法完工了,只能在列宁格勒充当浮动炮台支援地面作战。最后在1942年被德国俯冲轰炸机王牌鲁德尔炸沉,但随后又被苏军打捞修复后更名为“塔林号”继续参战,而到了战后这艘船也彻底失去了价值,只能当一艘训练舰了。总体来说,苏联这笔买卖算是彻底亏了,到最后也只能痛骂德国人做生意不讲道义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