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女人?

明玉和哥哥同时考上学校,父母犯了愁:

“女儿再有出息,将来总是外人,叫她出去挣钱把哥哥供出来吧。”

樊胜美上海打工填补家用,兄弟犯事母亲愁:

“你哥哥嫂嫂太可怜了,你在上海朋友多帮帮他们,他是你哥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似锦拒绝向家里给钱,母亲倒追100万:

“你挣的每分钱都不是你自己的,我养你就是要回报,每月帮他还房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生家庭的痛,明玉成了强势霸道副总裁,樊胜美成了穿地摊货的挣钱工具,房似锦成了不近人情的销售女王,可她们并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却成了他人期望的模样。

重男轻女的不公平也发生在张子枫身上,张子枫成为影后拿下第一步女主的票房破3亿,这部《我的姐姐》真正揭示了当代女人的生存遮羞布。影片一开场便是所有血缘亲戚啃噬姐姐安然:这房子是你弟弟的,你不养弟弟还占着房子?你爸妈养你这么大,你就成了白眼狼?

安然,没有成为无奈的樊胜美,也没有成为低头的房似锦,而是以强硬性格对抗所有人孤独前行。有人认为,安然前半生的痛苦是重男轻女的祸,也有人认为,二胎才是剥夺爱的源头,而我却认为传统旧思想是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旧思想,在安然身上成为当代女性的缩影:独自承担、默默付出、社会歧视、互不理解。

姐姐的责任

我爸妈死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情的也不是我,凭什么你们都要冲我来?——安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姐如母,在多子女家庭里,姐姐生下来都要承担什么?

故事的开篇,所有家族成员聚集在一起讨论财产的归属和弟弟的何去何从,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担安然家的累赘将全部重担都落到姐姐头上,所有房产全转移到儿子身上,而抚养全靠姐姐一人拉扯,原因很简单:长姐如母,他是你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的高潮,肇事司机出了车祸可以一身轻松,连老师都可以帮忙开脱照应,唯独没有接到父母电话的安然成了所有事情的“始作俑者”,表姐认定是她没有接电话导致父母去世的罪魁祸首,姑妈觉得长姐理应抚养弟弟,医院抢救的陌生男人都认为安然是卖弟弟克父母的坏胚子…………

姐姐活在这个世上,似乎成了众矢之的,注定理所应当要承受所有人指责,内消所有人给予的情绪,这也养成了安然锋芒带刺的性格,这就是姐姐的责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并非如此,安然作为女孩生来就不被公平对待,父母为了要男孩假装她是瘸子,为了要生男孩父母试图要抛弃她,见她沉溺水中也可以不管不顾,读书改志愿只愿她离家近赚钱养家,读书无用论让她成了医院里被排斥的对象,因为地位低。

即便空有一身才华抱负,在原生家庭与低社会地位里,显得微不足道,这便是家庭细小的决定影响了姐姐一辈子的连锁反应。

这就是姐姐,被父母不待见,被同事不尊重,被社会排斥,只因她是女人,所有的事成了理所应当,这便有了“姐姐”安然向全世界讨个说法的呐喊:明明做错事情的也不是我,凭什么你们都要冲我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的最后,一个俄罗斯套娃的镜头说明了真相:传统守旧的男尊女卑,让女人活在层层枷锁里。

男尊女卑的分工,注定了不平等

当娱乐圈女明星面临中年无戏可拍的危机,陶虹一句话透露出了社会现状:“女人到了一定年纪无戏可拍的问题一直都有,不止是影视圈的困扰,大历史来讲女性退居家庭内,男性社会属性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男女分工的千年定律也是在“男尊女卑”概念里。男尊女卑由来是《易经·系辞》,意思是男人正直品德在外有所担当,女人谦和包容待人亲切,这些特质决定了“男主内怒主外”分工不同,恪守其位才能家道兴隆。孔子在此基础上延伸君臣父子关系,也点名各司其职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时代变迁,男女分工关系也就不会掺杂性别歧视、男强女弱的地位悬殊。

科技落后,国人愚昧,传宗接代成了女人的重中之重,养家糊口成了男人的承担之重,这便延伸出“妇人之仁”的短见印象,颠覆着所有人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男人是延续香火的命脉,女人是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

在农村,女人远嫁子孙成他人姓,儿子留在身边还能养儿防老;

在城市,男人赚钱养家毫无中年危机,出轨玩乐天经地义,女人结婚生子或二胎不被婆家老公理解,还要面临社会淘汰职场危机;

在职场,女人能干强势叫女强人或男人婆,暗喻缺乏女人本该有的柔美,而男人能干突出就是霸道总裁,旨意地位显赫的男人风范。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历史传承让姐姐成了套娃里的娃,坐井观天的蛙,试图逃出仍是套中套:逃不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走不出众口铄金的非议里。

这就是姐姐,也是自古以来女人不可承受之痛,这也是编剧游晓颖透过姐姐的概念向不公的社会发出灵魂叩问:女人何时逃出旧思想牢笼,成为可平等对待的一份子?

姐姐的牺牲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安蓉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姐姐,从来没有人问过她辛不辛苦,只有人逼迫她为家庭牺牲成全别人。亲情也好,人生也罢,在外界看来姐姐是被动选择,从未有主动选择活法的机会,事实真是这样吗?

安然打小独立自强,性格尖锐强势,与弟弟待遇截然不同。弟弟从小温室长大被优质对待,只吃过红烧牛肉没尝试过挨打滋味,姐姐没吃过红烧牛肉只尝过“竹笋炒肉”的挨打;弟弟饭来伸手被众人优待,姐姐穿裙挨打被众人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然,在某程度上是恨父母远离亲弟的,似乎男朋友是她慰藉靠山,事实并非如此。在安然价值观里,奔赴北上广是逃离这个闭塞城市的唯一出路,而安于现状的男朋友并非择选良缘,她可以回忆父母恶待她的记忆,但夜深人静夜晚也会哭倒在父母照片上喃喃自语,当与弟弟达成和解被问道:你会想你男朋友吗,会想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可以毫不犹豫分手男友,但对弟弟她的答案是沉默的。很显然,安然可以放下五年感情却割舍不下相处半月的弟弟,因为亲情,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她愿意主动放下执念的源头,就像故事的最后弟弟主动离开选择减轻姐姐的压力,房子如愿以偿卖掉奔赴北京考研,可姐姐仍然选择弟弟,这是她为自己新人生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牺牲,安然主动选择了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作为姐姐的安蓉蓉似乎已经认命:年轻时候学小语种做生意被喊回家带弟弟,中年时候拉扯孩子操劳亲戚,老了时候照顾瘫痪丈夫,她原想把传统思想传输安然叫她学会认命,直到最后她哽咽的回忆: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我是女人,从生下来就要选择认命与服从,甘愿牺牲自我成就他人。而故事的结局与改变,我们看到姐姐们也会挣脱命运在改变,这便道出人生真谛:女人的牺牲不该是付出。

缺失的两性观,牺牲不等于单向付出

封建社会时,女人必须裹足前行方能彰显三从四德;现代社会时,女人必须为家庭牺牲活在唾沫星子与世俗眼光里,甘愿付出是本份,渴望自我是自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种程度上,女人从肉体的裹足成了灵魂的枷锁,女人生来就该是负重累累不求回报,难以衡量价值。没有立足根本,没有生存筹码,女人成了依附男人与家庭的“贤内助”,失去话语权决定权,变成了无足轻重的黄脸婆,草草过完余生。

执念根深的两性不平等思想,成了众人歪曲“女主内”的真正含义,赚钱养家是男人职责也是话语权的源头,内务操劳是女人理所应当的本份是失去决定权的来源。演变至今,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观演变成了现在不平等的两性观念,这便有了中国高离婚率、丧偶式育儿的畸形家庭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3岁何翯生孩子一年回剧组拍戏,带娃进组承担照顾孩子重责,边完成工作和边照顾孩子,成为标准丧偶式育儿的典范;赵丽颖坐月子半年复出工作,不再365天天天睡剧组,而是减轻工作照顾家庭,这是女人担负起赚钱重获话语权的艰辛,也是男人重新承担家庭内务的思考……

男女分工,已经不再是主内还是主外的问题,想要公平对待和谐发展,就要相互合理分配内外职责,通过感同身受明白女人不易。

故事的最后,姑妈安蓉蓉感叹自己敷衍了事过完余生的无奈,她重新站在安然背后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在她潜意识里希望安然活出自己的人生,在她内心渴望里她想活出第二个精彩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真是完美结局吗?安然没有在协议上签字,弟弟也如愿以偿陪伴左右,带着割舍不下的亲情过自己的生活,这显然是没有结局的结局。导演透过看似美好的结局,告诉我们内在道理:关于女人,肩上仍然要带着道德枷锁权衡自我于家庭,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