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虽然没有人说要看上饶客车厂,但是今天他依然来了。
上饶客车厂作为曾经国内的四大客车制造企业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炙手可热。可惜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后,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抓住发展的机遇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今天铁锤就来侃侃上饶客车厂的那些过往。
黄金山下,丰溪河畔,正是上饶客车厂梦开始的地方。1969年它的前身上饶汽车制造厂便诞生于此。1976年以前的上饶客车厂主要以生产柴油三轮汽车和汽车配件为主,成立初期的它由于产品销路受阻、货品积压严重等问题一直游走在亏损的边缘。
1978年主管单位对于上饶客车厂长久以来的表现开始不满,并有了要下马汽车制造项目将其改造成为三万纱锭纺纱厂的迹象,上饶客车厂第一次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求生存、谋发展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上饶客车厂全体职工的面前,为了保住饭碗也为了能继续从事熟悉的汽车制造业,上饶客车厂开始研究新产品、新路子。改变以往对于三轮汽车的依赖,转而研究当时国内严重短缺的团体客车。
1978年下半年上饶客车厂在井冈山底盘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第一代轻客,并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轨迹,厂子基本算是保住了,可产品滞销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刚刚进入客车市场的他们对于产品销售着实是两眼一抹黑,完全的零基础。加上此时汽车产业统购统销政策已经名存实亡。对于市场销售,上饶客车厂这个体制内的企业也确实不在行。好在他们对于市场规律还有一定的认知,至少知道想要有销路产品就得与众不同。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公路上行驶的客车都是长头老款式的车型,且发动机功率小,前后轴负荷不均衡,运行不稳定,速度最高只有每小时50公里,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上饶客车厂抓住这一市场痛点果断利用东风140底盘开始了大马力客车的研制和生产。一口气试制“SR664公路客车”、“SR665团体客车”和“SR666铰链公交车”等多款车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8月上饶客车厂凭借几款大马力客车在武汉东风改装车展销会上一炮而红,当年就打开了销路,从81年到83年,每个月的生产都排的相当紧凑,产品供不应求。在新产品上尝到了甜头的上饶客车厂,很快又开始试制当时国外主流的发动机后置式客车。
1982年,上饶客车厂自行研制的全国第一台后置式汽油动力客车正式面世。后置式布局增大了车内的空间,宽敞明亮,乘客座位也更加合理,通道流畅极大的改善了驾乘体验。把发动机放在车尾也能让客车前后轴配重更加合理,运行更加平稳舒适,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东风EQ140发动机更是让这款新车型时速一举超过了80公里每小时,在那个客车最高跑50的年代,上饶客车厂再次站到了时代的潮头。
也是在这一年,上饶客车厂加入了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并依托东风集团成熟的销售体系与供应体系迈上了新的台阶。
1983年,在东风的帮助下上饶客车厂又拿到了上海广播器材厂和英国安培公司合作的电视转播车项目。1983年彩电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很少人家有彩电,都是黑白电视机。这个时候搞搞彩色电视转播车无疑又一次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样车生产出来后,英国方面非常满意。上饶客车厂在改装车领域也变得小有名气,陆续的改装车又成了上饶客车厂的第二个支柱性产品,地质勘探车、电力工程车、电子干扰车等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上饶客车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随着上饶客车厂的生意越来越好,领导们也逐渐养成了比较深刻的市场意识和宣传意识,在同行还在闷头造车的时代,已经开始搞植入式广告了。
1985年上饶后置式客车大规模投放市场,为扩大影响,上饶客车厂制作了30秒的电视广告在央视播出一周,还登上了《人民画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极大的提升了上饶客车的品牌知名度,各地的电报订单如雪片飘来。上饶客车厂也成为了汽车行业第一个把广告做到国家级媒体的客车品牌。
1986年夏,甘肃电视台来上饶拍摄电视剧《这里有泉水》,上饶客车厂听说剧组需要客车做道具,二话不说借了两辆最新款客车给剧组作为道具使用。为了从电视剧中一眼就看出上饶客车,提高知名度,还特地请著名书法家写了“中国上饶”四个字喷在车身上。从此,“中国上饶”成为上饶客车的品牌标识。随着电视剧大火,车身上的这四个字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广为人知。“上饶”因为上饶客车而声名鹊起,家喻户晓。
八十年代末上饶客车一度领先于国内同行业,畅销全国,上饶团体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30%,经济效益雄踞国内同行业三甲之列,俨然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匹“黑马”。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此时上饶客车厂正如日中天,老大哥东风汽车看到上饶客车销售如此火爆的景象,开始不满足于此前东风联营公司体制下松散的联合模式,于是派出高层前来上饶与有关方面洽谈重组合作事宜,意欲把上饶客车改造成为“二汽”的底盘专用厂和豪华客车生产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最后双方还是签订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而知但此后一段时间上饶客车厂开出的新车挂上了东风的双飞燕标志。
当然,更加深入的加入东风体制后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凭借着东风的帮助,上饶客车被国家机械工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20多个部委、北京供电局等几十个企事业单位选为机关通勤和接待用车,还连续多年被总后勤部采购分配各部队师以上单位使用。
在东风的力推下上饶客车厂还参加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的世界汽车博览会。此后,上饶客车厂相继向智利、秘鲁、多米尼加等南美洲国家,马里等非洲国家,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欧国家出口,或联合办厂CKD组装。并且,作为国家的外销产品,上饶客车还曾批量出口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
此时的上饶客车厂表面上看光鲜靓丽,可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更加紧密的加入东风集团后,不知是体制原因还是领导班子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变懈怠了,连续好几年没有进行车型的更新换代,在售的几款车型几乎都是八十年代初期研发的。同时期国内的客车市场团体客车已经被逐步边缘化,城市公交、高档旅游客车、城际客车即将成为主流。而上饶客车厂在这几种车型上完全是空白的。也就是说此时的上饶客车厂一旦失去外贸订单和政府采购就会瞬间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更加让人觉得恐怖的是,步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高速转轨之时,WTO不期而至。伴随外资大量涌入国内客车市场,中外合资企业异军突起,进口高档客车蜂拥而至,国内客车市场的竞争态势瞬间进入了白热化。以桂林大宇、金龙、北方尼奥普兰为首的一批企业能瞬间撕碎这个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上饶客车厂。
之前几年已经对东风形成高度依赖的上饶客车厂,此时机制死板、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员缺失、市场感知能力低下,自然也就导致了上饶客车厂的技改、产品和质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在那一轮激烈的较量中,上饶客车依旧依靠自身的老旧产品,在进口车的合围中搏杀、突围,最终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逐渐败下阵来。从90年代中期至2002年,上饶客车年产量一直在几百辆内波动,企业效益连续10年下滑,众多技术精英流走他乡,客车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出口业务也几近停滞,上饶客车荣光不再。
2002年3月,有关方面开启拉郎配模式,将原本毫不相干的上饶客车和上饶线材重组成“鑫新股份”跑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挽救岌岌可危的上饶客车厂。最终事实证明这种完全没有逻辑的重组根本无法止住上饶客车下滑的颓势,挽救上饶客车风雨飘摇的命运。最终企业上市不到半年,就面临着被收购重组、改制接管的命运。
2002年9月16日上饶客车厂的控股公司江西信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卖给了博能集团理想投资公司,博能正式接管上饶客车直到今天。
如今的上饶客车相比于困难时期虽然有所好转,可依旧未能回归客车市场的主流赛道。加之国内汽车市场如今已经逐渐分层固化想要夺回曾经的市场更是难上加难,上饶客车未来如何很难预测。
这个在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汽车品牌何时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夺回往日的荣光,依旧是个未知数。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明天见。
每个车企都是一本好书,看车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铁锤侃侃,感谢您的观看。
关注铁锤走夜路,下一篇想看哪个就在下面留言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