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年初一,《你好,李焕英》上映第一天。

张小斐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一家电影院,买了票,就坐下了,自己看自己演的电影这种感觉既紧张又兴奋。电影散场的时候,有一位母亲认出了她,还没等张小斐开口,就一头扎进了她怀里,抱着她哭,向她叙述着这部戏给自己带来的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你好,李焕英》成功了,张小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啦!这部电影不仅让张小斐从喜剧演员变成50亿票房的大女主,还收获了众多“儿女”。只要一出现,全场“骂”声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粉丝在机场接机的时候,说:“别挤着咱妈啦!离那么近,妈怕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张小斐也一跃成为2021年到目前为话题度最高的女明星,还获得了“微博年度实力演员”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张小斐,我们共同的妈,一夜之间变成了红毯焦点。她每一次都能给你带来新的惊喜,红毯上能让你惊讶:“我妈突然变成了性感的女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上了最华丽的高级定制礼服,成为了所有摄影机的焦点。惹得众多“儿女”纷纷表示:“妈,你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孩子们不知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请大家记住,数据是做的,掺了水分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数据不等于高人气。蔡徐坤在超话榜上败于周杰伦,就是一个正面的案例。周杰伦不是没有粉丝,只不过他不是爱豆,所以从来不做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纪人为什么不理后援团的要求?因为小斐真的冲上超话榜一,会冲淡她演员的身份,还会平添一个“流量明星”的标签。而这个标签,早就不是什么褒义词了,明明人家是靠实力磨练出来的,做了数据后,就被数据架空了!

明星该靠什么赚钱?这个问题看着傻儿,却是理清本文思路的关键因素。

过去的明星们,都是通过作品获得制作公司的认可。然后,由这些公司,向人们安利作品。再然后,大众认可作品,进而认可明星。结局,明星获得名气,通过作品或者是名气开始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个产业链太长、不可控。公司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作品,作品制作方面又劳心劳力。而通过作品获得名气的明星,其才华和天赋都是罕见的,可替代性低,导致明星们话语权过高,资本难掌控。

就比如周董,他代言一个品牌,当个综艺导师,挣到的钱比他出一张专辑挣得,多得多!这给了打造流量明星的公司,一个思路。只要有名气,没有作品,也可以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自作聪明(作茧自缚)的公司就会,砍掉这个由作品名气到明星人气的过程,放弃作品带来的收益,只专注人气带来的收益。好处是,不用发掘人才,劳心劳力地出作品。同时,这些并没有作品的小鲜肉,更好掌控,随时可以被替换。

不通过作品来提高明星人气,那用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所谓的卖人设、做数据。流量明星不卖作品,他们只卖明星本身。现在这些流量明星们,统一地卖努力、宠粉等人设,就是因为此种人设卖起来简单,容易共情,好走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利张小斐,只需要讲作品。而蔡徐坤的粉丝则是难上加难。他们只能说我家坤坤超帅、超努力、有梦想、超宠粉,这些性格特质,路(人)粉需要深入了解,才有可能判断是否正确,适合自己。所以粉丝们要“拼爹”般刷存在感,让路(人)粉去了解门槛这么高的人设。

因此对流量明星的粉丝来讲,做数据、打榜,是粉丝的义务,而不是顺手做的情分。面对这么深的“压榨”,一旦某个路(人)粉判断不适合自己,会进而否定流量明星,会立即成为黑粉。对流量明星来说,问题就变成,要么粉丝,要么黑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明星应该靠作品赚钱,而不是做数据、人气。

乐了冷知识并不是反对流量明星,而是想告诉大家,流量明星想不被资本裹挟,需要磨练作品。而小斐,已经是近50亿票房(预估短期内能上55亿)的女主了,不需要走流量明星的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斐也有过迷茫时,好不容易翻身了,就别再让她翻车了。希望《李焕英》为她带来的关注,能让她别忘记,自己是如何翻盘的,千万不要飘儿了。请大家期待小斐的,下一部作品。希望她不要就此止步,或被有心人带偏。妈妈,稳住!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