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机要秘书张玉凤的回忆,毛主席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整个人都仿佛僵住了,眼睛里出现了她从没有见过的落寞神情,那一刻显得极其的悲伤和孤独无助。

其实,大家都明白离别这一天终会到来,但真正来临的时候,毛主席还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整整一个星期心神不宁,坐卧难安,时常晚上一个人独自出神,默默躺在床上流泪,让人看得很心疼。

为了避免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出问题,他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只能采取二十四小时轮班制,每小队守候看护八小时,以防万一,庆幸的是毛主席只是伤心过度,病情并没有持续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65年,周总理被确诊患有心脏病的时候,毛主席就特别嘱咐,请他把“工作量减少一点,少看一点文件”,但周总理只是付之一笑,依然全身心的拼命工作。

也是这一年,张佐良开始调到周总理身边工作,成了一名保健医生,专门负责调理周总理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他对于晚年周总理的病情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清楚。

据张佐良后来回忆,最初检测发现周总理的身体出现异常,是在1972年5月11日的尿样化验报告。当时周总理忙得不可开交,“九一三”事件的余震还在,每天都要外出奔波,有开不完的会议,要接待不同的来访人士,尝试着将影响尽可能的减到最少或者全部消失。

当时,张佐良在周总理的尿液化验报告里发现了三四个红细胞,虽然说以医生的专业经验来看,一般老年男性尿里有一两个红细胞,这算是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周总理突然增加的红细胞,他却丝毫不敢大意。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张佐良两天后在大门口,鼓起勇气拦住了正要外出的周总理,郑重其事说:“总理,前两天化验尿样结果有些不正常,有必要再查一次。”

周总理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豁达开朗地笑了笑说:“你呀,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怕长瘤吗?明天留。”

但是,第二次尿液常规化验结果让张佐良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即做了细胞检查,并随后把检查结果请301医院和肿瘤医院的专家都仔细看了,最后一致认为是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张佐良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马上又把样本拿到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医院的专家看了,最后等待的还是无情的结论,确定周总理患有膀胱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知道这个实情的人都惊呆了,但不得不接受事实。很快,经过中央秘密安排,负责照顾周总理医疗小组就成立了,由吴阶平同志任组长,所有人都统一口径,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更不敢透露给周总理本人知道。

毛主席得知了周总理患癌症的消息后,心里很难过,也多次劝他“注意身体,节劳不可大意”,对于这位与自己共事半个多世纪的战友,生死与共的兄弟,充满了关切之情。

周总理也不点破,其实从一开始治疗就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自然地与医护人员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地“默契”,心里清楚只是个时间问题,这源于他过去积累的医疗经验和基本常识。

长期以来,只要在职在位的中央领导患病后,所有医疗小组的成立,基本上都是由周总理负责安排过问,担负起照顾的责任,包括陈毅、陶铸等人的治疗手术,甚至一些国际友人的病情,如胡志明、斯诺等,都是由他亲自指定安排医疗和手术人员,亲自听取医疗汇报。

因此,周总理其实心里很明白,也开始了“抓紧时间多干一些工作”的最后努力医生劝他“休息一下,做全面体检”或者“出去疗养一段时间,调理一下身体和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始终都是“采取治疗要配合工作,以工作为主”的态度,并对医务人员明确要求:“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病情随时如实地告诉我,因为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个交代。”

周总理只要刮胡子,就说明又有外事活动,进入70年代后,由于他的手越来越抖得厉害,不适合使用刀片了,改用电动剃须刀,可是他曾经英俊的面孔,让所有的中国人为之骄傲的脸庞,因为病情的缘故,渐渐变得瘦削蜡黄,双眼开始沉陷·······

以前,对那些刚到总理身边工作的同志,邓大姐都会嘱咐:“总理走路很快,你们要跟紧,不要跟丢了。”现在,他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法独自走完五十米,但是每次工作人员驾着他进屋,扶他去卧室休息,最后却总也拗不过他,还会去到西花厅的办公室里。

1974年6月1日,周总理住进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时间对他老人家那么宝贵,最后却成不了心愿。还不曾出院,到8月间病情又出现了反复,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中国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从报纸、电台天天看到总理的活动,都爱说总理和我们在一起,突然失去消息,会引起一些猜想和不安情绪。

于是,中央决定将周总理住院的消息在报纸上披露出来,这个消息也像阴影一样,笼罩了全国人民的心,开始牵挂和担心总理的病情,同时也担心中国未来的命运。

1974年9月30日,做完第二次大手术的周总理,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参加了正在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当他步入宴会大厅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人心的热烈场面,大家的掌声轰鸣如雷,并且经久不息,坐在前面的人们,都争先恐后真诚向他问候致意······

周总理台上演讲的短短几分钟的祝酒词,却被暴雨般狂烈的掌声打断了十多次,这是人民对总理最深挚的爱,人民敬仰办实事的领导,渴望友爱和谐,民富国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国庆招待会开完之后,周总理病情急剧恶化,做了第三次大手术,躺在病床上眼睛只能微闭着,嘴里念叨着什么,工作人员忙把耳朵贴到他嘴边,努力去听他想说什么,依然是“会议”“几点了”等含糊不清的词语,在场许多人听到后,最后都跑到外面开始哭泣。

1975年9月7日之后,周总理的病情急转直下,体重只剩六十几斤了,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力气,连自己都无法正常站立了,或许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从此后会下不了手术台。

即将进入手术室的前一刻,他叫工作人员找来了邓小平,极其吃力地伸出手握住邓小平的手,鼓励他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多了。”邓小平连忙安慰他好好注意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但就在这次手术中,医生发现他身上的癌瘤已全部扩散,以后无法医治了。为此,邓大姐和中央领导知道后,只能嘱咐医疗减少痛苦,尽量延长生命。

这次手术后,周恩来再也没有离开病床站起来,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剧烈的疼痛不断折磨着敬爱的周总理。但他始终不肯吭一声,还努力做出微笑的样子,喜欢叫人放《洪湖水浪打浪》给他听,或许在这首优美曲调里,让他看到了那碧波连天的洪湖,记起了与他的战友一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戎马生涯,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动人真挚的革命友情·····

据张佐良回忆,周总理最后一次清醒的时刻,是1976年的1月7日晚上,他突然醒来,嘴唇似乎想说什么,当时所有在场的同志马上都围拢过去,听见他用细微的声音,缓缓地问道:“主席的身体怎么样了?”有人小声回答主席身体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老呢?叶帅呢?”他下意识地想要坐起来,但全身已经插满了各种医疗管子,显然已经不太可能坐起。但是,就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周总理想的还是别人,真正做到了舍己为人,他的心里始终没有放下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1976年1月8号九点五十七分,经过医生紧张的抢救之后,敬爱的周总理还是永远地离开了。邓颖超大姐也在现场,一直默默地流泪,却一直克制自己不哭出声来。

随后,邓大姐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正式向中央提出三条要求: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保留骨灰!一旁的邓小平听了,沉思了一下,回答说:“不能从总理这里开这个头,全国人民不会答应,我们大家也不会答应。”

在场的叶剑英、李先念等人也同意邓小平的想法,至于周总理骨灰处理的问题,还是要请示下毛主席的意见,毕竟经过他的同意后,所有的事情就都水到渠成了。当然,毛主席最后也尊重老战友的遗愿,让周总理的骨灰可以洒向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周总理病重和病危期间,毛主席也没有去看望他,主要由于自身的身体情况也很不妙,同样是重病缠身。他也不想别人看到他步履蹒跚,坐着轮椅的样子,但心里知道自己的老战友一定理解和支持他的做法。

他们两人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概括,多年的情谊只要一个眼神的交流,就能体会到彼此的想法,因为共同的信仰,心里一直保存的那份无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份无私就是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依然坚持胸前佩戴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毛主席像章。那个像章三分之一是毛主席头像,三分之二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不仅意味着对毛泽东的感情是深厚真挚,始终不移,但更多的是表达与毛主席共同的心愿,为人民甘愿付诸一生。

即将举行周总理追悼会前一天,毛主席似乎想到了一些事情,叫人把张玉凤叫来,吩咐她把周总理的悼词念一遍给他听,因为此时他的视力模糊,已经很少自己看文件了,只能让身旁的工作人员读,他负责修改意见。

当张玉凤念到“周恩来是毛泽东同志的战友”时,毛主席示意她停下来,然后让张玉凤加上“最亲密”这三个字,说完眼泪就不由自主地从脸上流了下来,他想以这样的方式悼念老战友所有的信任、忠诚和认同,以及这一次只有永别,没有重逢的人生之旅。

1976年1月10号,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群众,都自觉纷纷前往向他告别,无数人难掩悲伤,失声痛哭,或许一个人得到一些人敬仰比较容易,但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毛主席并没有说参加,也没有说不参加,但现场还是做了他老人家要来参加的准备,可能会走的路线,需要乘坐的电梯轮椅,都做了认真仔细的安全检查。中央领导同志及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急切在等候盼望。

直到快到点了,负责保卫毛泽东安全工作的张耀祠同志,还在不停做准备做检查,但是毛主席始终没有来,最后只好给主席家里打电话询问,那边说毛主席不来参加追悼会,大家这才开始正式进行追悼会。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站不起来,坚韧的性格也不愿意让人看到他行动困难,离不开轮椅的模样,他讲话也不行了,只能由工作人员从他口型和表情来揣摩,不参加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也相信自己最亲密的战友会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张玉凤回忆,下午两点多,毛主席还时不时询问时间,周总理的追悼会是否已经开始了。她只好告诉他,三点正式开始,并问他是不是前去参加,毛主席听了,有些无奈地说了五个字:“我也走不动了。”然后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泪水把衣服都沾湿了。

张玉凤在那一刻有些懊悔,这样有些唐突地问他了,明明知道毛主席双脚肿胀,根本穿不了鞋,也无法站立,以他的倔强性格,肯定是不会去参加的。

周恩来遗体告别仪式上,前来告别的人民群众围绕安卧在鲜花丛中的周总理遗体,泪水把一米多宽的地毯边一圈都打湿了,这是所有人对他最真诚的爱戴,这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例,生动诠释了那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话里的深刻含义。

1月11号下午四点四十分,周总理的灵车徐徐开向八宝山,没有人不戴孝,街上很冷,数百万群众仍自发地伫立在街的两旁,哭声惊天动地,目送灵车渐渐远去,直到消失不见,同一时间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个角落都洒满了八亿人民悲痛的眼泪。

周总理曾经说:“我们这一辈子,这一个时代的人,付出多一些代价,那后世的人们就会更好地享受幸福的生活。”为此,他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践行,从年少时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历经青年时期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革命战争,直至最后中晚年时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悔无怨的付出,这般高尚的品格令岁月为之褪色,令天地为之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深深知道周总理的为人,即使没有去看望他,没有去送他最后一程,却仍然觉得他无可替代,就算在他病重无暇工作事务时,依然不允许任何亲近的人,或者有能力的人去替换他的位置,可以说在主席心里,周总理永远是“我们的总理”,谁也代替不了!同时也表达对这位最亲密战友的理解、尊敬和感激之情。

而周总理也确实是为党和国家操尽了心,对人民、对国家用尽全部身心的投入,那就像是一道长虹,跨越了整个的中国大地,即使走了,但留给这个世界的太多,自己的索取却太少,所以他的事迹必然会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

周总理一生没有留下任何私产,最后连身体也捐献给了医疗事业,不允许别人建立纪念堂悼念他,所以人们才会在家里悼念,在街上悼念他。当然,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亲自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确实由胜利者书写,但他们的胸襟必须装得下天下苍生,他们的格局经得起岁月沧桑的验证,当时间无情的缓缓流过,却依然岿然不动,历久弥新!这就是伟人的境界。借此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今日的祖国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