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校、怀念恩师

抗战时期的秀州中学

秀州中学42届学生顾锡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中精神是我终生难忘的恩典,回忆走过来的90年头,今日的我,能为祖国贡献一点力量是秀中精神的延续。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东南沿海局势紧张,秀中被迫迁离嘉兴,分为三个分校。复课不久,日寇在金山卫登陆,学校无法上课,大部分学生只好回家,部分有家归不得的学生怎么办?在危难之际,几位老师自告奋勇地带领无家可归的学生往后方避难,我就是顾亚秋老师带领的八个同学之一。辗转坐船步行沿钱塘江、富春江到兰溪,在衢州换乘火车到江西铅山(河口)。暂时停下来把教会的礼拜堂当课堂,顾先生还能常为我们复习功课。约二三个月,又到湖南湘潭惠景医院及常德广德医院。经顾先生的联系,我们一面在医院做护理工作,一面在护校旁听英语、化学等课。1939年秋,湖南邵阳创办国立十一中学,是一所招收沦陷区流亡学生的学校。顾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把我们集中在沅陵,立即给我们复习功课,用秀中崇德分校的肄业证书全部考入了国立十一中学。这所学校在邵阳竹篙塘,远离前线,远离城镇。这里看不到血与火,也看不到灯红酒绿,听不到都市的喧嚣声也听不到枪炮声。她使我们在艰难的战争年代中,平静而又充实的度过了人生宝贵的“花季”时光。高中毕业,我就考入了内迁在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医学院)经过六年的大学生活,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救死扶伤。回国后一直在第一军医大学(今白求恩医科大学)执教,1985年调杭州,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创建了激光、整形外科及被聘任浙江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兼职教授。

岁月如流,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回顾这些由秀州中学顾亚秋先生从战乱中带出来的学生,如今都已成长为教授、高级工程师、艺术家,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做贡献,怎能不对顾先生的恩德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秀中精神!

我的恩师——顾亚秋先生,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勇于挑重担,诲人不倦、关心备至、和蔼可亲、全心全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教育家。顾先生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父。我经常要回忆这一段集体流亡经过,当年顾先生与师母及两个女儿和我们8个学生一同后撤,一路上饥寒跋涉,却从来没有怨悔,总是让我们先吃饱,关心我们身体的健康。患难与共,师生密切,风雨同舟。这就是秀中一家人,秀中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乐观上进!

饱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上进,这是一种乐观精神。无论遭受任何困难,回忆我们这一代人的历程,有什么“难”的关卡,有这种乐观向上,贡献回报社会,有这个精神支柱就能心胸宽阔,做到处事乐观。

今天我以一个96岁老学生的身份向母校和恩师顾亚秋先生汇报,我没有辜负您们的期望,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秀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