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欧美最喜欢最怀念哪位总统?肯尼迪肯定榜上有名,而且排在前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更在于他留下的遗产。先看一看两位美国总统的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1963年,肯尼迪到德国访问,50万人挤在广场等待聆听肯尼迪的讲话。肯尼迪用浓重波士顿口音的德语说了一句:我是柏林人,让整个现场沸腾。然而,到了2002年布什访问德国,两万人齐声高喊,美国人滚出去。这样的待遇差别,可见肯尼迪有多受欢迎。欧美媒体字里行间都对肯尼迪执政时期的留恋和溢美。那么,肯尼迪的遗产到达是什么?第一,避免美苏战争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发动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带着明确而深刻的目标。战争的目标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比如争夺更多的石油、更多的地盘,特别是要塞,还有财富、权力。当使用和平手段无法达到目的时,就要拿出战争这个终极手段了。所以,人类从战争里受到巨大伤害,却一次又一次走向战争,重复之前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美苏冷战大使馆窃听事件

肯尼迪上任伊始,就面临非常严重的国际挑战。当时冷战接近巅峰,苏联在欧洲腹地陈兵百万,用一道柏林墙将欧洲分成东、西两大阵营,双方随时可能兵戈相见。在猪湾事件跌跟头后,肯尼迪不再愿意随时随地轻率地同苏联核摊牌,不再愿意在任何一个危机上与苏联轻易开打。这样不负责任的毁灭性做法对世界来说实在太危险了,他准备用适当的退让,来和克里姆林宫一起缓和严峻的冷战局面。所以在这个历史紧要关头没有乱方寸,他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理智面对巨大紧迫的现实威胁考验,他完美地解决了古巴危机。如果当时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而且人类遭受的伤害远远要高于前两次世界大战之和。因为一枚核弹就可以毁掉一座城市。然而,如今的美国十分热衷在全球点燃战火。不管是海湾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美国都在炫耀自己的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三:美国发动海湾战争

第二,多边主义。什么是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其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与之相对的是单边主义,即一个国家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在影响他方或者多方的问题上不考虑或不在意可能受影响各方的意见,不与他国合作的理念和做法。往往表现为蔑视国际组织和违反国际行为规则,冷落国际多边主义机制的平台功能及其他国家,一意孤行地对特定国家或者地区采取破坏性政策措施。在肯尼迪时期,欧洲在美国和苏联的对抗中既是中心又是焦点,在和欧洲的关系上寻找平衡点是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轴心。他认为控制欧洲的决策机构的做法,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相反,美国瞩望于一个统一、强大的、用一个共同的声音说话和以一个共同的意志行动的欧洲,一个能够以完全平等的伙伴身份解决世界问题的世界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四:美国海军舰队

所以,他非常注重和欧洲拉拢关系,尤其是同欧洲的领导发展私人友好关系。一直对美国不太感冒的戴高乐总统,和肯尼迪却私交非常好。现在的美国却奉行单边主义,激怒了欧洲盟友,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美国说:17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建立在国家主权与平等的国际秩序,如今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如果放弃捍卫国际基本准则,国际秩序就会变得脆弱,甚至会再次引发人类曾经经历过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也无怪乎欧美各国都在怀念这位美国总统,仍然对肯尼迪保持尊敬,他奠定了美国60年代开拓、进取、无所畏惧的时代基调,然而这种基调在当今的美国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