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幽兰笑一笑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乌台诗案”后,他被贬到黄州。苏东波认为自己在劫难逃,甚至他都想到过自杀。但经过好友的营救,王安石的弟弟为他求情,苏东坡来到了黄州当了一个小官——黄州团练副使。说是副使,其实是变相的囚禁。
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微薄的俸禄他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辟了一片荒地,取名为“东坡”,同时他也自号“东坡居士”。居士原是对在家学道的佛教徒的称呼,这里是指追求清高,对世事淡泊的人。可见苏轼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
北宋年间,黄州是个贫穷的地方,景色确实很好。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为了区分,人们把第一篇称为前《赤壁赋》。
苏东坡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他也承受了很多的痛苦。面对磨难和痛苦,初到黄州的苏东波,还不是那个洒脱风流的大才子,而是一个多愁多病的伤心人。
但苏东波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初来黄州,他一直在尝试着恢复自信。而这篇《前赤壁赋》就反映了他这种心境。
文章开篇写道:在七月十六日晚上,苏东坡和朋友在赤壁泛舟游玩。江上的风景很美: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诗人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看到如此良辰美景,诗人的心情是轻松愉悦,他的情绪以“乐”为主。
诗人扣舷而歌,不曾想客人悲凉的箫声响起。像潜龙在跳舞,像寡妇在哭泣。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
诗人就问客人,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呀?
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曹操曾经是英雄豪杰,现在呢,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充满着悲观的情绪。
真的有这个客人吗?我想这个客人就是苏东波自己。诗人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人都有两面性的,乐观是他;某一时期悲观也是他。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有变化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每一刻都在变化,比如水一直在流动,比如月有阴晴圆缺;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比如人作为个体,生命短暂,作为人类,一直长存。所以,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最后,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谁都知道“羽化登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如果可以山水融为一体,也许就会放下心中的困扰。
苏东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情是有变化的。月夜荡舟,苦中找乐;然后产生了“乐极生悲”的感触。远处传来的箫声,让他感到哀愁。他在发愁什么,当然是发愁无法建功立业。
所谓“乌台诗案”就是一桩文字狱,苏东坡无端被卷入新旧党争,对他的人生,对他的事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不再是那个高歌一曲的大汉,而是被打入到谷底的人。
经历人生的波峰与低谷,让他看清楚了很多人的真面目,也让他想明白了很多道理。他学着不再抱怨,也学着自我开解。
如果说苏东坡变了,还不如说他终于明白了人生无常的道理。作为一个个体,苏东坡实在是太渺小了,小人物可以去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
最后,苏东坡顿悟了,高声朗诵,“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如果纠结于一人的得失,就会忘记万物的变化,那岂不是“一叶障目”啦。
他应该感谢这些坎坷挫折,让他的经历更加丰富,让他学着面对各种各样的境遇。人们熟悉的那个苏东坡终于回来了!
苏东坡还是那个豁达的文人。他的才学,他的理性,让他有了达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当你遇到人生困境无法解脱时,来读苏东坡的词吧!读苏东坡的词,品不一样的人生。
我是幽兰笑一笑,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笑对人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