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道教宗派众多。一般各大宗派领袖都会全力争夺道教领导权,甚至不惜打出“诛杀异己”的口号。例如东晋孙恩五斗米道起义,诛杀的会稽内史王凝之,便是同属于信奉五斗米道的道门兄弟。同一个宗派之中矛盾尚如此尖锐,不同道派的纷争更如同烈火烹油一般。但其中也有一些高明的道士,能调和不同教派观点,将各派修炼法门融于一炉。南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被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共同尊为祖师。
南朝特别重视门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要做成一些事,首先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出身。陆修静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陆修静的祖上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陆逊。陆、顾、朱、张为吴地大姓,世世代代都做高官,到了南朝时影响力依旧巨大。
有了出身的天然优势,陆修静着手改革天师道。当时的天师道在统治阶层眼中如同带刺的玫瑰花:长生久视的仙道令人心神向往,但其中反抗基因又颇为扎手。东晋即因天师道起义而根基动摇,最后不免于灭亡。
南、北朝天师道先后改革,不约而同的改革重点,即坚决制止利用道教发动农民起义。此外,陆修静主要的改革是整顿天师道组织。基本的办法便是采取依功受箓和按级晋升的制度。以三勤为一功,三功为一德。只有功德具足之后,道士才能升迁。通过这种方法,一举改变了旧天师道祭酒制度鱼龙混杂的情况。经陆修静改革之后的天师道称“南天师道”,以区隔于寇谦之改革之后的“北天师道”。
除了改革天师道之外,陆修静还作为上清道经的重要整理者,被尊为上清派第七代宗师。他在崇虚馆接受了上清派祖师杨羲、许谧等传下的上清派道经。并且经整理之后,连同杨羲、许谧等人的手迹,一同传授给了上清派第八代宗师孙游岳。孙游岳的弟子即著名的茅山宗师、山中宰相陶弘景。
此外,陆修静主要作为灵宝派祖师的身份为人所熟知。陆修静着力教授施行灵宝道经,并整理灵宝道斋醮仪式。作为系统整理道教科仪的第一人,陆修静的成就是巨大的。一千多年过去,直到如今传承下来的道教斋仪仍没有出陆修静整理的范围。
陆修静的斋仪可分为九斋十二法,其中灵宝斋九法,上清斋二法以及三元涂炭斋法。现代人看这些斋仪不免觉得可笑。如涂炭斋法,“黄泥涂额,反首自缚,口中衔璧”,在当时便被佛教中人攻击。不过道教认为,宿世冤仇,非涂炭不解。
其实斋醮是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影响群众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信众的宗教感情和信仰虔诚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道教斋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天下斋仪出灵宝,陆静修是最关键的整理和弘扬者。
可陆修静并不称自己为灵宝道士。他并不拘泥于哪一个道派的修炼方法,而是博采众家之所长,因此陆修静第一个提出了“三洞”的概念。洞真为上清经系,洞玄为灵宝经系,洞神为三皇经系。后世《道藏》都是以此为蓝本原则而编撰的。而陆修静对外宣称自己为“三洞法师”,并不承认自己属于哪一个道派。
不过陆静修对道教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后世各个道派纷纷追认其为自己道派的祖师。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三大教派共同尊陆修静为祖师,陆修静也成为了道士群星中最闪耀的那一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