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习惯去看看那儿的河流湖泊水库,看她的柔静涟漪,看她的浪涌波腾,看她的风平浪静,看她的浩浩荡荡。我涉足过太湖、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等等,这些受日出日落自然摆布的天然湖泊,的确很美。她们的美,虽大同小异,但仍美得不成样子。每次初见时,她们的美也冲击过我的心底,可这种冲击只是“鱼的记忆”......

江西赣江有条支流,名字美,叫禾水;禾水有条支流,名字更美,叫莲江;莲江上有个水库,名字不但美且霸气,叫将军水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图片来源:网友

将军水库湖波如镜,晶莹透澈,似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她的四岸植被常年郁郁葱葱,无论是坚韧不拔的松树,还是娇媚千姿的柳树,抑或不知名的丛丛灌木、簇簇小草,都以苍翠茂盛的初心本色,缀饰湖岸,护卫一湖的清朗与纯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水库是个美丽的传说,原叫将军坝,坐落在莲江源头,位于莲花县坊楼镇江山村上200米处,库容约110万立方米,供应着镇里3千多乡亲饮水、4千亩田灌溉,保护着沿河的沿背、甘家、江山、屋场、新视等5村的防汛安全,滋润着近岸远山的草木生灵,美丽着方圆一带的山色水景。

水库传奇是因为沉淀着农民将军甘祖昌和其夫人、老阿姨龚全珍的故事。这些绿水青山蕴藏的红色故事乡亲如数家珍,但外地人很少知晓。近年来在莲花工作,才听到这些故事,感觉如雷贯耳,让人感怀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坝是将军沿莲江步行多次考察后用手杖戳定的,将军说:“就这里,斩钉截铁,选址、设计、工期都由将军拍板,投资里有将军每月80%的工资,土壤里渗入了将军的血汗。1965年8月28日工程开工,8个大队100多个劳力前来修坝,将军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就赶往工地参加劳动。10月中旬,坝已建至3米多高,一夜暴雨,河水翻滚,汹涌而下,坝被冲垮了,就连基底那块几十吨重的基石也被挪动了位置。群众悲观,议论纷纷,说“南陂‘难修之陂’,巴蛮要修老天生气!”将军不畏,爽朗一笑:“大水冲了我们的陂,老天爷毁掉3千个工,我们要它赔偿1万个工!”这是将军当年打仗的气概,“修陂灌田不是要挖渠修沟吗?天晴了两个多月,挖沟泥巴像石头一样坚硬,一场透雨也让土质松软了,开渠一个工能抵三四个工,这不是老天爷赔偿我们1万个工吗?”,这是将军转败为胜的智慧。5个多月的奋战,一座高16.5米、宽49米,长25米的将军坝、21公里长的水渠都建成了,白花花的水引到了农田,公社的水稻产量翻了一番。

近年来,我也读过不少关于将军的故事。1957年8月,开国少将甘祖昌带着老阿姨和孩子们从新疆军区后勤部长岗位上退下来,放下枪杆拿锹杆,回到自己的故乡——坊楼乡沿背村,全家大小14人,全部家当就3个行李箱,知道这是对人生的参悟,却不知道将军的水利情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我慕名来到将军水库。一进入“江山村”大牌楼,就到了莲江。莲江河,直而宽,流在巍巍两山间莲江河水涟涟,两岸绿树舞翩迁。木搭的亭,竹编的寨,草结的顶,石铺的廊。左岸小村,白墙红瓦,不输欧美名镇,右岸小道,平坦笔直,好似通往仙境。沿河而上两千米,桥下群鸭拨清波,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村民深情介绍,沿河处处有将军的足迹。将军在农村生活29年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薪金绝大部分都用来为家乡修水利,建电站,于是,河里就有了江山陂、快省陂、峙垄陂,便有了马家坳水库、龙潭水库、将军水库。

是的,赣鄱这块红土地上,不知有多少古老的水利工程。星子的朱熹堤,九江的白居易琵琶湖,庐山脚下的苏公堤、孙公堤,泰和的槎滩陂,瑞金的红井,哪一处不让我肃然起敬。没想到,当代江西莲花,又添将军水库,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回乡兴修的水利工程真实地出现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端将军坝,紧锁莲江水,一端水苍茫,消失在天边。褐色的将军坝,闪烁着沉重的古色和灿烂的红色。坝头墙面,是一幅黑白的扛着镐头站在群众一起的农民将军照,一幅黑底黄字的将军水库简介,朴素的“纪念碑”烙印着将军兴水利的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回乡时,沿背村1400亩耕地,有600亩是冬水田,常年水汪汪,亩产200斤。将军胶鞋草帽白毛巾,查看了16个垅、60块田,用挖城市地下水道排水法改造农田,亩产提高了300多斤。

将军胶鞋草帽白毛巾的农民形象就这样定格了,乡亲们把他编成山歌: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这歌口从心出,一直回响在山间,飘荡在莲江。

将军是先烈方志敏的战友,是1927年的老党员和老红军,他胸前挂满了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而将军也回馈给故乡一枚硕大的勋章——将军水库,莲江是它长长的飘带。

将军爱人才,尤其是水利人才。修水库时,他请来了一位“出身不好被开除”的县水利局技术员,他说:“只要肯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发挥他一技之长。你们不用,我用。”这位技术员在将军的呵护下放开胆子施展才能为家乡水利作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军已逝,水库却依然造福百姓,如同将军的精神之光,如今仍照亮着越来越多人寻找初心、叩问初心、追寻初心的路。

在将军水库边,我走着这样一条小路,这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曾在这里休整,有6位江山热血青年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当地赤卫队也积极参加了秋收起义部队攻打莲花县城的战斗,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说这是一条胜利之路、红色之路,当时红军处于革命低潮,这山里本无路,他们披荆斩棘踩出了一条路⋯⋯

也许,红军当年走过这里时,并不知前方路有多长,通向何方,他们只知道必须坚定走下去,支撑他们的,是初心,也唯有初心!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水库边的叶子这么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巍巍将军坝上,看着迢迢莲江河,将军打下的江山永固,将军热爱的水利事业流长。

(来源:莲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