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邮市去淘金

已近不惑之年的吴湘宁、连萍夫妇1997年双双下岗了,但他们并没有陷入恐慌之中,而是利用多年集下的邮票全力投入邮票市场,结果终于闯出了一条出路。

1997年前,吴湘宁、连萍夫妇一直供职于广州某大型副食品公司,连萍还是公司的部门经理。后来,公司亏损,吴湘宁、连萍夫妇立即要面对着即将下岗的现实。出身于干部家庭的连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分:“1997年,全部的家当就是不足一万元的存款,两个人都快40岁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这时,连萍把目光投向家里的几本邮册,她从小爱好集邮,对邮票的质量有很高的鉴别能力。1997年8月8日,吴氏夫妇到广州一家百货商场租了一个档位,从出售自己收藏的邮票开始,正式投身邮市

吴氏夫妇入市时,刚刚度过中国邮市最高峰,市场状况仍然十分理想。当月,他们就靠收购和出售邮票中间的差价,获纯利1000多元钱。吴湘宁十分珍惜这1000多元,“这是下岗以前全家一个月的工资。”

让吴氏夫妇自豪的是,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邮市投资者一进邮票市场,就直奔他们的档口来,冲的就是其“质优价实”的信誉。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诚实经商的重要性,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1999年,一个单位向吴氏夫妇订购了15万元的邮册,过了一周还没有来交款取货。这时,票册的市价已比原来涨了3万元。按照行规,在对方没有付订金的情况下,吴氏夫妇完全可以将货卖给别人。但是,吴氏夫妇仍然坚持了原来的承诺。而那个单位从此以后成为吴氏夫妇的“铁杆”顾客,每年都在他们那里进十多万元的货。他们档口的声誉也因此建立起来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邮市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里,亏损几十万是很平常的事。但入行才5年的吴氏夫妇却基本没有亏过万元以上。吴氏夫妇强调自己“没有怎么栽跟斗”的诀窍就是:决不炒作期货邮品。

2002年3月,邮市疯狂炒作“步辇图”期货,从最高时的36元,掉到现在的13元,场内很多人都被套住了10多万元。但吴氏夫妇认为期货泡沫太大,坚持不炒期货,从而躲过了这次的风险。

当然,吴氏夫妇也试过随大行情一起“跳楼”(即亏本抛售)。2001年,吴氏夫妇以19元进了500本“白娘子”邮票。谁知一天后,行情就跌到18元。在大家还观望的时候,吴氏夫妇立即抛售了这批货。虽然他们这次交易亏了500元,但随后的行情很快就跌到13元,证明他们抛售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们认为,当抛售是不可避免的时候,就要尽早跳,才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爱上国债

张先生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外资软件企业做财务工作,是为数不多的国债个人投资者。在一家幽静茶馆里,他慢慢讲述了自己投资国债的故事。

“买房付了首期之后,我手头上也就四五万,你知道我是做财务的,放到银行总觉得有点亏,炒股又没那么多精力,这才慢慢想到做国债,前年才开始。但做着做着,慢慢就喜欢上了,还真有点欲罢不能。最首要的一点是,比较省事,风险小,不用太担心损失。”张先生说。

张先生是为数不多的通过证券公司买卖国债的投资者。他觉得国债价格的可预知性比股票强得多。“影响国债价格的主要是利率,几乎没有变动,变动的话也是调低。再比如央行回购,它是一项货币政策,只要加以注意就能迅速捕捉到风向。而股票的变动涉及到的因素太复杂。既有宏观又有微观,不可预知性太强。”

如何发现机会

张先生对目前能购买的18支国债做了一个分类。对于离到期日还有10年以上的两支,21国债(7)和02国债(13)它们分别还有18年、14年到期,目前价格都不低。所以不持有。这种债券只有在利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购买,那个时候预计利率将走低了,获利机会也就来了。

对于中期债券,影响价格因素很多,但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基本上就能找到投资机会。那就是:收益率相同的期限越短越好,期限相同的收益率越高越有投资价值。拿到期时间5年和9年的两支来说。21国债(15)收益率2. 67%,02国债(3),收益率2.65%,后者比前者距离到期时间长,收益率却还更低,很显然前者投资更有保障。

对距到期日一年不到的96国债(8),其收益比较固定,短期也不可能在价格上有太大波动,不会去关注。但对那些资金流动性要求高的投资者却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另一个重要的机会就是新债发行,颇类似于以前股市中“新股不败”,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但还是蕴藏机会。这次03国债(1)发行首日跌破面值,购买也许会有获利机会。

进行组合投资

张先生对收益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所以投资手法未必适合所有的人。但是资金容许条件下组合投资确实能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大概各个期限债券之间有一定此消彼长的关系。张先生曾经将资金分作3等份,分别投资于期限为1年、2年、3年三种不同类别的债券,这样每年都有1/3到期,收益相当稳定。那些操作手法比较稳健的投资者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其实也值得一试。那就是为了保证流动性而投资于短期国债,为确保债券收益持有长期债券,不买入中期债券。

保持心态平和

指望依靠某种方式一夜暴富这种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在一个日趋成熟的投资市场里尤其如此。张先生坦言自己对待投资的态度源于自己并不是倾其所有去投资国债。“我有自己的工作,收入也还可以,养家糊口绝对没有问题。所以,能赚一点固然是好事,赔一点也不会太紧张。”

尽管国债投资风险较小,但绝非轻而易举可以斩获颇多。只要平时多关注宏观政策走向,尤其物价变动和利率变动,多思考,总结每支债券变动的规律,要掌握国债投资技巧并不难。

小L的幸福期货人生

小L属羊,今年26岁,别看他年龄不大,在期货市场却已摸爬滚打了近4年时间。期货的风险比股市更大,这让许多人谈“期”色变,但小L在承受风险的同时,却享受着期货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用他的话来说,“当你真正了解期货之后,会发现它其实是挺可爱的!”

仅两天20万成4万

小L,2001年毕业于西南财大,虽然在国营单位干过一个月的出纳,但面对少得可怜的工资,他一咬牙辞职不干了,怀揣着父母给的几万元钱,踏入了期货市场,成了一名职业期民。

“先用少量的资金探路,这是我刚开始的操作手法”,小L说,“虽然本金亏了不少,但总算还是保住了大部分的‘青山’”。功夫不负有心人,小L在逐步摸到了期市的规律之后,2002年开始动手了。当年9月,小L拿着手中还剩下的1万多元资金(当时已经亏掉了一多半),全仓杀入大豆,“那时的价格是2200多元每吨,”小L回忆到,“虽然后来大豆大幅上涨,但现在回想起来满仓杀入还是有些后怕”。不知是判断准确还是运气,在买入后,小L手中的大豆就开始疯涨,他趁机不断滚动加仓,到2003年1月最高超过每吨2600元时,小L的账面总额已超过了20万元。

正在他庆幸之时,一则利空消息让大豆期货出现跌停,小L回忆到:“第一天跌停板出现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斩仓机会,其实心中挺怕的,要是连续跌停可能就血本无归了!”不过,他反应还算快,在第二天大跌时成功出逃,但20万元的账面财富迅速变成了4万元。从20万元变成4万元,这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

再出手2万变20万

大豆的“翻云覆雨”着实给小L上了“风险”这一课,之后的操作就相对谨慎多了,几乎再没有进行过满仓的杀进杀出。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小L都是小打小闹,资金变化不大。不过,耐不住寂寞的小L在2003年9月又出手了,这次没有满仓,只是用了2万元杀进了期铜,那时每吨18000元,之后期铜就迈入了真正的大牛市,小L在2004年1月春节前以每吨24000元顺利抛空,账面现金已经由2万元增加到了20万元。不过,小L还是挺后悔:“要是当时持有到春节后,我肯定会超过100万!”

不过,小L还是挺知足:“其实能够赢得利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能够由几万元变成20万元,这已经足够了!”

参股酒吧

2004年的成功运作,小L在短短的时间内使手中的资产增长了5倍以上,不过,才20多岁的小L挺会想的:“期市的风险太大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的!”小L将期市中的资金抽出几万元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酒吧:“白天炒期货,晚上经营,日子过得蛮惬意!”现在的小L晚上总会在自己经营的酒吧里招待各方朋友,一杯酒,一首爵士乐,总能使小L感觉到全身放松。

【本文节选自《受用无穷的80个财富故事》,作者刘烨,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