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主与他的一位小妾合影。很多人认为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事实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在封建社会,男人虽然可以娶许多“老婆”,但只能有一位妻子,其他的都是妾,所以所谓的“三妻四妾”事实上是一妻多妾。照片中这位地主看起来只有四十岁左右,而他的小妾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年龄相差悬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清朝官员审案的真实场景,画面中官员端坐在堂上,几名嫌犯跪在堂下,两边衙役手拿木棒,随时等候差遣。画面中“敬事堂”三个字特别显眼,这是什么意思呢?敬事出自《逸周书·谥法》,是谨慎行事的意思,告诫官员要秉持正义,为民做主。这块“敬事堂”的匾也就和“光明正大”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湘军将领苏元春。苏元春字子熙,广西永安人。他的父亲苏保德曾任永安州团总,后来被太平军杀害。为了报仇,他与兄长苏元璋先后加入了天地会。19岁时,苏元春与兄长带着数百人投奔了湘军将领席宝田,被任命为百夫长。此后不到8年时间,苏元春便从一个地方武装头目,成为了记名提督。记名提督是享受提督待遇,但是并没有实职。此后,苏元春还参加了中法战争,同年被任命为广西提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龟奴”扛着青楼女子前去陪客。“龟奴”是封建社会对在妓院里从事杂役男子的蔑称。当青楼女子应召去陪客的时候,由于她们裹着小脚不方便行动,往往需要“龟奴”扛着她们前去。画面中的青楼女子年纪看起来很小,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不过,这在当时却十分普遍。许多贫苦人家的女子,因为吃不饱饭或是因为还债,在很小年纪就被卖到青楼。当时底层百姓生活艰难,走上这条路也有诸多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官员出巡的真实场景。画面中官员出巡的队伍浩浩荡荡,路两旁还围满了围观的群众。最前方一位侍从骑着马开道,后面衙役举着华盖(伞状物),官员则躺坐在数人抬的轿子上。在古代“华盖”并不能乱用,而是有严格的规范。像红色和黄色的华盖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并且上面饰有龙纹,其他一般官员则只能够使用青色的。其实官员出行使用华盖并不是为了遮阳,主要是有“庇荫百姓”的寓意,当然了这样也有排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皇城,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皇帝和一众妃后仓皇出宫西逃。这张照片就是当时八国联军攻打皇宫时的情景,画面中的法国军队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走捷径翻墙进入皇宫,而一旁的百姓则为其扶梯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主要是当时统治阶级并不在乎老百姓,只在乎自己享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这种环境下,百姓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国家并非自己的国家,而是爱新觉罗氏一家的。现在外敌入侵,不过是换一个“皇帝”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在景山“寿皇殿”门前的大内高手。画面中两名大内高手手拿兵器,一个抽出了腰刀,一个手持长戟。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或是之后,这样的兵器在当时早已过时,对付一些流氓地痞尚可,却对付不了洋鬼子。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联军士兵闯进了寿皇殿,抢走了大批绘画和物件,至今仍有许多还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