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妻子写的悼亡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但用词悼念逝去的人,苏轼是的首创,而且写得最悲情。
这首词写的是“记梦”,记了自己晚上做的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是虽然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写的是梦境,其他都是直抒胸臆。
苏东坡十九岁时,娶了十六的王弗。王弗年轻貌美,温柔贤惠,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她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很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苏东坡痛失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是难以言说的。
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词人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十多年的夫妻生活,自己不用费心思念,自己也难以忘怀。
开头三句,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路长,总有见面的希望;而今生死相隔,怎么不让人痛彻心扉?在“自难忘”之前加上“不思量”?不能忘的是什么?当然是夫妻的恩爱,过去美好的情景呵!“不思量,自难忘”两个词放在一起并不觉得矛盾,更觉得它的真实,它的好。生活仍在继续,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会忘却!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办法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和悲伤。如果妻子的坟墓就在身边,隔着生死,也不能话凄凉吧?词人这样说,我们感觉这是痴语、情语,所以觉得格外感动人心。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词人做了一个假设,即使我们夫妻再次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尘满面”可看出词人这段时间的奔波,“鬓如霜”可感觉出词人受的压力和挫折。这时候的苏轼苏东坡才40多岁,已经“鬓如霜”了。
词人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作了形象的描绘。却要“相逢”,要爱侣起死回生,这是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的也是悲痛的,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下片是说,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看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这首词从“记梦”开始,但是这首词到了下片才进入了主题。漂泊在外的旅人,借着梦幻的翅膀回到了想念中的故乡。故乡,那是与爱侣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那小室的窗前,妻子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夫妻相见了,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态,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冷场!“无言”,包括了万千语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一个梦,把词人从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已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使这个梦境也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尾第三句,又从梦境回到现实。“明月夜,短松冈”,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多么凄清幽独的环境,那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这首悼亡词,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表现了苏轼对原配妻子王弗的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为悼亡词中的脍炙人口的名作。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
有时候,有些事,虽不经常想起,但也无法忘却。难以忘怀的深情埋在心底,难以消除。
人生是一场轮回,也是一场遇见与别离,既然我们无法再拥有,那便尽量不忘记。
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守的日子,让美好的时光长留心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