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考研经历过难考的早期阶段,然后进入一个比较稳定增长的时期,每年报考人数增长10万人左右,有几年还出现报考人数负增长的情形,在17年报考人数突然跳跃式增长,这种增长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成大多数本科生毕业的选项。

报考人数两年的负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之前的报考研究生的增长率有负数,2014年比2013年报考人数少4万人;2015年比2016年少7万左右。

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向好,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理想,对研究生的追求热度降低,

2016年报考人数比2015年增加13万左右,但也就是恢复到2013年报考人数。

2017年之后报考人数暴涨

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突然突破200万,比2016年增加24万。其后每年以37万、52万、51万的数量增加,到2021年报考人数到了377万。

尽管2021年报考增加的人数有所减少,但要看到绝对基数的量,十年时间报考人数已经是2倍多。

录取人数缓慢增长

与报考人数相对应的是录取人数,从10年开始每年增加2万的录取人数,2017年录取人数比2016年多14万,整体的报录比在3:1上下。

2019年报录比是3.9:1,2020年,因大环境的影响,录取人数111.4万人,如果不是扩招,当年的报录比会是4:1上下.

竞争激烈的传导:从名校到普通高校

在2017年之前,考研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重点高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重点高校本身的保研人数多,C9保研差不多在30%以上。其他双一流高校保研率也在逐年提升。

上面的表是一个估算,实际上保研的比例会更高。这就留给统考的考生的机会越来越少,各路学霸开始争夺少量的重点高校名额。

扩招的高校集中在普通高校

2020年扩招的导向就是东北、中西部高校。

沈阳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比2019年增长54.73%。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招生总数828人,较2019年增加23.21%。

安徽工程大学硕士生招生总计划636人,较2019年增幅达59.4%。

其实不仅仅是20年,其他年份也是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在扩招中的增幅更大。

扩招的变化导致调剂市场发生了转向

在以前,研究生调剂的空间很大。不要说B区,即使是A区的双非高校也有大量的调剂名额。浙江财经大学在14年,几乎每个学院都有调剂名额,优势专业财政学复试分数最低333;2021年,调剂名额减少,最低分是352分。

B区的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还对第一志愿重点高校的有优先调剂政策,调剂生占比非常高,大约在70%以上。

2020年,以前的优惠条件没有了,一志愿复试人数有383人,当年的招生人数也就500左右,意味着80%左右的考生是一志愿,只剩百十多个名额是留给调剂的。

调剂名额其实每个高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2021年,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普通高校的调剂竞争也开始变得非常激烈。竞争从从A区到了B区,很多考生不像以前非此不可,目标是有书读就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