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总结

浪漫主义首先出现在文学和音乐领域,之后出现在绘画领域,表达内心感受——洛可可费尽心力想要掩盖的东西。不过,从浪漫派开始,内心世界成为艺术家描绘的主要目标,在必要时,甚至超越作品的美学层面本身。

当时的社会,旧思想已被废除,新思想还在路上。一边是帝国、王国、共和国之间的循环往复,另一边则又不顾一切地冲向工业革命。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艺术家们开始怀疑巴洛克风格的激情与洛可可风格的轻浮,但他们并没有发展出共同的风格,而是用各不相同的风格来表达这种怀疑。一些注重画面布局,另一些重视颜料质感和笔法,还有一些则重视色彩。

浪漫派与学院派背道而驰,描绘那些从未探索过的领域:梦境、疯狂、怀疑、恐惧、焦虑。面对狂暴大自然而产生的渺小感,似乎不应该属于那个发明机器、掌控自然的时代。

此外,浪漫派画家不再以接订单为目的。他们只是单纯想画画。在想象力和表达欲的指引下创作,就算被学院派嗤之以鼻也在所不惜。“被诅咒的画家”这种说法就来自那一时期:超前于时代的天才不被世人理解,处境悲惨,但心灵自由。

前浪漫派

18世纪末,新古典派风格达到巅峰。西班牙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决定不再采用学术派方式作画,转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预兆了即将出现的浪漫派。

戈雅曾为西班牙宫廷服务,担任首席画家。

弗朗西斯科·戈雅《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及其家人》 - 1800-1801 - 普拉多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
Francisco Goya, Charles IV of Spain and His Family, 1800-1801,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pain. P000726

之后,在成熟时期,他利用人体变形、鲜明的颜料质感、远远超过学术派写实风格的力量与活力,找到了表达情感的方法。他的画作,展现杀戮的疯狂、战争的恐怖、人性的幻灭。

弗朗西斯科·戈雅《5月3日》 - 1814 - 普拉多博物馆,西班牙马德里
Francisco Goya, The Third of May, 1814,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pain. P000749

正是凭借这种远离学术派的风格,戈雅能够以极为震撼的方式向观众传达讯息。

焦虑和恐惧,作为新话题,如果使用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或拉斐尔[Raphael,1483-1520]的写实风格或理想化美学,根本无法表达得如此出彩。

戈雅努力想要呈现的那些主题,虽然无法真正看到,但却真实存在。为此,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风格。

浪漫派艺术

在戈雅之后,来自欧洲各地的艺术家们转而采用浪漫派风格,反对新古典学术派的准则。他们青睐来自流行文学的奇幻新主题。在意境与美学中,透着忧郁、悲伤、怀旧。

第一代浪漫派画家的代表是德国人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他的风景画充满了内观,,流露出强烈的疏离感、孤独感,表达了在那个似乎被上帝抛弃的世界里一位信徒的深深怀疑。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橡木丛中的修道院》 - 1809 - 旧国家画廊,德国柏林
Caspar David Friedrich, The Abbey in the Oakwood, 1809, Alte Nationalgalerie, Berlin, Germany. NG 8/85

在英国,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和亨利·菲斯利[Henry Fuseli,1741-1825]描绘他们内心世界的想法,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创造出一个奇幻的视觉世界。

威廉·布莱克《大红龙与身穿太阳的女人》 - 1805-1810 - 国立美术馆,美国华盛顿
William Blake, 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 1805-1810,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USA. 1943.3.8999

第二代画家对19世纪的政治以及人的位置更感兴趣。当时,终于被人类征服的大自然,与工业和现代社会的矛盾难以调和。社会领域,充满悖论。一部分人投机取巧,另一部分人陷入极度贫困;渴望进步,但同时充满疑虑;城市有产阶级严苛信教,但又有尼采在说“上帝已死……”

此时,尽管浪漫派获得了承认并能够在艺展中自由展出,但依然被视为学院派画作的对立面。

风景画在英国获得重生。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作为代表,改变了此前历史画高于风景画的局面。他塑造的那种风格,简单易懂,笔触自由,并不过多强调景深,而是注重光影效果,描绘阳光照在植物上的斑驳。追求真实的画风中,笔法与色彩远比画面布局更为重要。

约翰·康斯特勃《从主教花园看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 1826 - 弗里克收藏馆,美国纽约
John Constable, Salisbury Cathedral from the Bishop's Garden, 1826, Frick Collection, New York, USA. 1908.1.23

这种似可触及的呈现效果也影响了法国的浪漫派画家。19世纪中期开始,主要代表是巴比松派。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罗《枫丹白露森林》 - 1846 - 美术博物馆,美国波士顿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Forest of Fontainebleau, 1846,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USA. 90.199

同时代的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在拆散构图方面更加大胆。他彻底放弃了线性透视,强调颜料质感与色彩,展现出冲破一切、天旋地转的形状。在他的画作中,狂躁的大自然总是暴风骤雨,人类却是无可奈何。

威廉·特纳《光与色(歌德理论) - 大洪水后的早晨 - 摩西书写创世纪》 - 1843 - 国立美术馆,英国伦敦
J. M. W. Turner, Light and Colour (Goethe’s Theory) - the Morning after the Deluge - Moses Writing the Book of Genesis, 1843,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UK. NG532

特纳直接用油画刀作画,所以会有那些随心所欲的块块颜料,不受保守派艺术评论家的待见。

在法国,特奥多尔·热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1791-1821]利用写实风格,以古代大师和庄严构图为灵感源泉,探索美。《美杜莎之筏》的目的是谴责那个时代最重大的丑闻,开创了19世纪绘艺术的新功能。

欧仁·德拉克鲁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坚持共和党派观点,深受古典艺术影响,同时又摒弃学院派原则,成为法国浪漫派领军人物,似乎与更加亲近波旁家族与王朝复辟、新古典派的代表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1]针锋相对。

从北非旅行归来之后,他的画作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光芒。同时,在康斯特勃的影响下,他的笔法也愈加自由,已经能够看出未来印象派的味道。

欧仁·德拉克鲁瓦《摩洛哥的犹太人婚礼》- 1839 - 卢浮宫,法国巴黎
Eugène Delacroix, Noce juive au Maroc, 1839, musée du Louvre, Paris, France. INV 3825

19世纪上半叶的绘画,凭借浪漫派,与僵硬顽固的学院派斗争,为艺术提供了以不同方式思考的机会。无论是技法、思考或主题,现代派都预示着现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可能。在浪漫派的基础上,19世纪后半叶诞生出多个流派,最重要的当属印象派。尽管学术派在之后也曾有过一些出色之处,但却终归是回光返照,因照相技术的诞生以及20世纪的艺术大地震而彻底灭亡。当然,19世纪异军突起的艺术评论界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他们令浪漫派成为那一代人与后代人眼中的重要流派。

本流派最著名画家

法国

特奥多尔·热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1791-1821]

安图万-让·格罗[Antoine-Jean Gros,1771-1835]

欧仁·德拉克鲁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

奥拉斯·韦尔奈[Horace Vernet,1789-1863]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罗[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1796-1875]

德国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

英格兰

亨利·菲斯利[Henry Fuseli,1741-1825]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

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

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1775-1851]

政治背景

法国

第一帝国

拿破仑[1805-1815]

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路易十八[1814-1824]

查理十世[1824-1830]

七月王朝

路易-菲利普[1830-1848]

第二共和国

拿破仑三世

1848-1852年担任主席

音乐

贝多芬[Beethoven,1770-1827]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

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1841-1904]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1]

维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

普奇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

文学

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

桑德[George Sand,1804-1876]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

拜伦[Lord Byron,1788-1824]

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

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1821-1881]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

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

本文翻译自法文网站Histoire de l'art
关于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
Penthesileia,寄生在意大利/法国泛艺术史类纪录片、书籍、报刊上的野生翻译菌。
每日更新
每周六主题:绘画流派微系列 | 以最简短文字介绍21个不可不知的绘画流派
所有中文文字版权均为潘特西蕾的艺术文摘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