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一个城市生活,对于我来说,或许是很多年前都已经决定的事情,来到成都,离开成都,再回到成都,生活就像一个圈子,兜兜转转又回到出发的地方。

15年的大源到处还是工地,当时凤凰城、汇锦城那边算是比较好一些,咨询了成都的朋友,他们当时也都不建议买这边说太偏了,让我考虑买在成都西门。

当年考虑说没有那么着急从上海回来,沿着金融城到天府三街这一路感觉还不错,觉得这一片城市建设跟上海基本相差无几的,所以还是打算买在南门,最后选择在高新区上车了!幸运的是当时也算躲过了一个烂尾盘(至今还没有完全交房),想想也真是走运。人生总是这样世事无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到成都的时候,在东门大桥附近住了三年多,老城区的生活是舒适而安逸的,下楼就是各种美食店,比如火锅、串串、钵钵鸡、冒菜、兔头、烧烤等等,真的算是应有尽有。谈起价钱呢,也不是很贵,望平街、牛王庙、玉双路,这些本身就是成都美食聚集的地方,各种藏在小巷子的好吃的,总是会被发现,下班及周末的时候,经常约到周边朋友和同事,一起去品尝地道的本地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在老城,买菜也比较方便,除了去菜场,经常可以遇到走街串巷的摊贩,新鲜的蔬菜水果,随便买点就可以自己抽点时间,去做做家乡的菜,缓解一个人独自在异地的那份孤独,直至今日对于家乡的特色菜也是顺手就来。

住在城中心,感觉去哪里都方便,不管是东边的东郊记忆、西边的浣花溪、北边的文殊院、南边的武侯祠,市中心的春熙路、天府广场,都留下了快乐的足迹,天气好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去公园或者河边喝喝坝坝茶、晒晒太阳,就觉得这样的慢时光已经让我足够幸福和知足。又或者周末有空的时候,骑上单车或坐上公交,走出去,发现成都这个城市的美好和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呀,永远是计划赶不上变化,16年有个工作机会,想着没有重新找工作的麻烦,就回到了成都,没想到也见证了成都房价起飞的过程。

工作和生活都在高新区,居住和生活环境环境好了很多,绿化好,公园多,马路宽,建筑也是高大上,颇有一线城市的国际范了,感觉跟上海的CBD也差别不大。

住在这里的时间久了,慢慢的就感觉,这里少了一些成都味、少了一些当年老成都的烟火气,多了一份新时尚与国际气息,生活中总觉不太“接地气”。不知道你是否也会有这般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城区的配套总是会慢一些,医院有点少,大一点的只有一医院,学校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很多小区的容积率都太高了,公园的确很多,但是忙碌了一天,空的时候就想洗个澡后,舒服的躺在床上,那些加班到深夜的人们,更是无暇有这闲心享受了。

高新区的外地人相对多一些,所以许多餐饮门店的饮食方面也是兼顾改良了很多,口味上多以融合的为主,想吃到地道的成都味道,那还是真的不多了。

白天的新城区是车水马龙的繁华尽现,夜里的街道就变得寂静一片,灯红酒绿的霓虹闪烁,高大建筑都是水泥钢筋堆砌的,少了那一份心中的烟火气,除了遍地的咖啡店、便利店、快餐店,像老城区那些特色的小店也少了,看到的更多的是行色匆匆的年轻人。甚至连公园里、小区外,跳广场舞的人都不是很多,渐渐地新城区的人就变得宅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城区生活,跟以前在上海觉得没什么区别,或许居住条件、生活条件还更好一些,但是心里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你知道吗?

记得以前的朋友问我,你回来之后想上海没有,我说,除了薪水外(毕竟薪酬差距还是在嘛),在高新区这边,我还真的没有想过。

很多东西都差不多,所以有时候感觉自己并没有住在成都,只是把这里当作另外一个上海而已。

最近我也一直在想,再等个几年,如果说我不在高新区工作了,那么这边的房子也可以卖掉了,还是换个区域去生活,回到老城区内或西门或三环内的区域,在这个城市去找寻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居住和生活,享受那份熟悉的老成都味道和烟火气,去过自己心里想要的那种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