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蜉蝣

派大星说,谁都会犯错误,所以人们会在铅笔的另一头装上橡皮。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当孩子犯错后,父母都会用批评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避免再次犯错。

但是,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即便是批评,也有一些禁忌。

尤其是在这4个场景下,父母的批评不但不能让孩子知错改错,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一、人多的时候

一天晚上叔叔打电话过来,急匆匆地问小侄子有没有来我家,了解过后才知道,原来是小侄子因为被批评,离家出走了。

我当时就觉得很意外,因为小侄子是个再活泼开朗不过的孩子了,平时在家因为调皮也是经常被批评教育的,每次被批评后都会乖乖的改正,从来不会往心里去,这次怎么反应这么大。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他家来了很多客人,因为犯了一点小错,他妈妈当着所有客人的面把他狠狠训了一通。

婶婶又担心又恼火,“这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听话,犯错了还不让说,还和我顶嘴,还来离家出走这一套,等他回来非得揍他一顿!”

打击一个孩子,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就是让他在人前出丑。

其实哪里是孩子变得叛逆了呢,只是他被当着众人的面训斥,等于把自己最不好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他怎么可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批评?

顶嘴和离家出走,其实都是他想维护自己仅剩的自尊心的方式罢了。

管教孩子的重点在“教”不在“管”,“管”是形式,“教”才是目的,鼓励在人前,管教在人后,才是明智父母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吃饭的时候

在餐桌上批评孩子,是很多父母共通的一个“习惯”。

之前董卿参加一档访谈,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她曾在采访中说到自己严厉的父亲: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

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吃饭那点工夫。

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我爸出差了,乐得手舞足蹈,总算有两天能看不见这个人了。”

吃饭的时候,是一家人难得能坐在一起好好交流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趁着这个时候好好交流感情,让这个家更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不是把饭桌变成审判桌,把孩子变成被审判的犯人,对孩子进行全身上下的批评。

本来吃饭的时候应该是一天中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放下学习,好好享受美食,结果却成了批斗大会,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情好好吃饭?

要么是边吃边哭,菜都不敢夹,只敢往嘴里扒着和着眼泪的米饭;要么是不管吃没吃饱,匆匆吃完下桌;要么是赌气连饭也不吃了,丢下饭碗躲进房间。

父母经常在饭桌上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想到吃饭就会有心理压力,长期抵触吃饭的孩子,一定也不愿意跟父母亲近。

三、窘迫的时候

之前在超市,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不小心把手里捧着的一瓶酱油打碎了,黑乎乎的酱油汁和碎玻璃洒在白色的地板上,格外醒目,引来众人的注目。

小女孩身上也溅上了酱油,两只手还虚虚地在胸前捧着,满脸惊慌失措地望向妈妈,眼里满是求助和惶恐。

小女孩的妈妈也觉得很尴尬,气急败坏地骂起来:“说了你别拿你别拿你非要拿,现在好了,把人家的酱油摔了,看你怎么办!”

小女孩看着妈妈,无助地哭起来,直到超市的工作人员过来处理,女孩妈妈才一边继续指责孩子,一边和工作人员一起处理后续。

小孩子毛手毛脚,总是会犯一些意料之外的错误,有时候会让家长也觉得很尴尬,但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最害怕,最窘迫的其实是孩子。

如果家长恼羞成怒地去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有种被全世界抛弃指责的感觉,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哪怕他犯错了,也要做那个为孩子兜底的人,那个给孩子足够安全感的人.

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都不和他站在一起,他还能向谁求助呢?

四、发脾气的时候

《家有儿女》中,有一集,爸爸夏东海在家里赶稿子,内心十分焦急。

恰好此时,刘星和小雨在抢厕所时闹了一点不开心,小雨生气地把尿洒在刘星的床单上,事情闹到了爸爸夏东海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为工作烦心的夏东海,把火气全部洒在了小雨身上,罚小雨去洗床单。

这种情况在家庭中很常见,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吴非这样的尴尬时刻,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放大了孩子此时的“错误”,去批评惩罚孩子。

很多孩子也很会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当父母看起来情绪很糟糕的时候,孩子就会自觉变得乖巧,以此来讨好父母。

然而,这些坏情绪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吗?不是!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乖巧可爱,只是偶尔的一点小调皮,在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被无限放大,于是,他成了我们眼中的讨厌鬼、捣蛋鬼……

孩子又何其冤枉?

好在夏东海是个会自省,敢于认错的爸爸,他在忙完工作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决定主动去和孩子们道歉。

穿上被小雨洗坏的床单,头上戴上花环,认真说明自己发火的原因,真诚地给孩子们道歉:

“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应该把气撒在你们头上,所以特地来向你们道歉,你们不会怪爸爸吧。”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他会有暖心体贴的时候,会有乖巧懂事的时候,也会有调皮捣蛋的时候,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以一颗情绪稳定的心,去接纳的孩子的一切。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一段台词特别动人: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孩子犯错是天性所使,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是用非打即骂式的粗暴教育把孩子推向深渊。

只要你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或许一切会不一样。

要知道,唯有爱的教育才会让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