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青说 -

“小青姐,五一快到了,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关于留学的知识啊,为什么之前叫留洋啊?留学真的有那么好吗?”

“那么今天给大家说说留学的历史,留学的兴起以及留学在当时和现在的一些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也叫做留洋

想当年,我们文明全盛的时期,那可谓是泱泱大国,在亚洲都属于“统治”地位。尤其到了唐朝,韩国(以前称为朝鲜)、日本和越南都争相派遣留学生来中国的研习中国经典,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看到韩国的传统服饰和日本的建筑、服装都和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到了唐宋以后,我国文化就停滞不前了,到了最近一百年,闭关锁国,割土让地,几乎积重难返。当我们从梦中醒来,西方各国早就已经通过科学探索登峰造极了,为全世界创造了一个新文明,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19世纪70年代,因“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成批派学生出国留学;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更多学生留洋学习,同时,广大的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更先进的理论知识,抓住到外国学习的机会,从那时起,留洋的热潮逐渐涌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2-1875年间曾国藩,李鸿章决定每年派出30名学童,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学习“步算,制造业,军政和船政”以致于归国发展本国军事经济。

冷知识: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唐王朝时,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吸取中国的文化。遣唐使因是外交使节,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后来,“留学生”这个词一直沿用下来,现在,凡是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留学生”

留学生在过去的地位

1901年起,清政府大力提倡青年留洋,归国后,则论功行赏,授予官职

据统计:1901年留日学生势如潮涌,1902年为614人,1904年为1754人,1905年为2506人,正赶上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出国成为知识分子的一条出路,1906年留日人数高达18000余人,赴欧洲留学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在现如今不降反增,关键点在这

在疫情当下的大环境下,一组数据被爆了出来——近70%的在读学生和家长坚定不移地坚持海外留学,申请英国大学的人数增加了20%,海外顶尖名校申请人数的比例增加了20%~40%,美国个别大学录取通知还因申请人数太多而推迟发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现如今,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留学呢?在孩子未来升学路径选择方面,家长们纠结在传统升学路径和国际升学路径之间,难以抉择。

“如果在高中阶段孩子的优势特长并未显现,如何确定未来的专业选择?”其实在美国,选择人数最多的专业叫“undecided”(不确定专业),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可以思考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和从事的行业

其实说白了,有目的性的出国,从小就开始培养了,以国外的教育为主,提前熟悉国外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等到适合的时候,直接出国。不会在乎什么疫情不疫情,当然这是极少数的。

大多数人出国还是要做好决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如果只是为了光鲜亮丽,那小青老师建议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

文字丨胡小青

图片丨来源网络(侵删)

排版丨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