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低欲望人群,

低欲望人群有以下几个标签:

1.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爱与人交流;

2.不生孩子;

3.不买房不买车

4.赚钱只够维持最低生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消费生活。

因为人们对未来充满着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着担心。

等我老了,是否还有养老金?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个问号。

为了应对焦虑,人们只有拼命的存钱,放在银行也不敢花。

当这种焦虑长时间存在,人们会把下意思的存钱省钱当成一种习惯,甚至最后形成一种文化。

为什么不买房

因为房价太,即使努力也够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一个新入职的研究生,26岁,本硕211,一个月到手勉勉强强上万的工资。

这当然是有前提的,在北上广的城市,因为即便是在新一线,工资上万也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轻松办到的。

工作四五年,年薪提到三十万。

但是,你不吃不喝不用吗?房租不要钱?生活成本又是几何?

勉强每年能攒下十几万,也要再工作个七八年才能付得起北上广的首付。

接下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还有两三百万的贷款需要偿还。

这会儿再年轻也三十多了,再来结婚生子,等到孩子长大了,房贷还清了。孩子又要买房了,又开始一轮新的房奴生活吗?

那么有些人会说,不去北上广也行,其他地方房价是便宜很多,但是工资那也是断崖式的下跌啊,你同样的攒不下钱买不了房。

更可悲的是这还是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其他很大一大部分人还在从事着拿生命健康换钱的低难度重复性工作,辛辛苦苦的工作一辈子,可能只能刚刚够生活。

讨论完买房的话题,我们再来聊聊生孩子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鼓励生育,专家各种花式发言,央行发论文,全面分析人口的断崖式下跌和应对策略。

那么,到底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社会高度发达,人们就会越来越重视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更多的人会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传统的生育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逐渐的被人所摒弃。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放羊式的教育也不再愿意接受,反而转向了高精尖式的人才培养,这就是现如今国家三令五申减负再减负,然而“鸡娃”队伍却越来越壮大,辅导班层出不穷的原因。

以前的人生孩子是为了养儿防老,把生孩子当做一种投资,因为生孩子的成本低只需要给口饭吃,但是预期收益可能会很高,长大了来给自己养老。

但是,现在的事实是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所付出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可能的收益非常的低。

有一半的孩子会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钉子,不是说钉子不好,只是就现在的薪资水平,如果只是做一个钉子,工资水平就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买房结婚的压力就转嫁到了父母身上。

于是,许多不堪重负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

为什么不努力向上爬?真的是因为懒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家庭里面,有句话叫“再穷也不能穷孩子”,集全家之力给孩子构建一个优厚的物质条件会造成一种“高欲望”。

为什么当初的很多孩子在现在长大后又变成了“低欲望”呢?

主要是因为他们发现这个世界早已今非昔比,想维持小时候的高生活水准,或者更进一步获得网络媒体上宣扬的那些更好的生活要付出的代价异常巨大,甚至完全不可行。

那么既然不可行,为什么还要那么拼命?

低欲望是自己的高欲望对于现实的可悲妥协而已。

毕竟又有几个人能一天赚208万呢?

不是我们不努力,是真的很努力,结果发现别人轻轻松松领先了我们好多,是我们几代人不断努力都无法缩小的差距……

与其这个鬼样子还不如放弃,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至少活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中,还能感觉到这辈子来人世也算有点快乐……

以前人们努力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更轻松一点。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是因为不努力就没办法生活了。

就像有个电视里面说的,“有些人就活着都拼尽了全力”,哪里有时间来释放自己的欲望。

久而久之,就像一个饿了很久的人一样,突然有一天他不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