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维贾伊·普拉萨德:自己都不够用了,印度医疗氧气却仍在出口

【文/维贾伊·普拉萨德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新冠疫情对印度造成的严重影响,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WhatsApp上充斥着这个朋友或那个朋友或家人被感染的消息,同时还有愤怒的帖子在控诉中央政府辜负了民众对它的信任。

这家医院的床位越来越少,那家医院的氧气已经不足,而总理莫迪和他的内阁却在逃避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世界处于疫情期已经过去了13个月,而印度政府却仍像一头傻盯着汽车前灯的呆萌动物,一动不动。

当其他国家在疫苗接种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时,印度政府却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第二或第三波疫情严重侵害印度民众。

4月21日,星期三,印度在24小时内登记了31.5万起感染病例。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请记住,在2019年底首次发现该病毒的中国,已发现病例总数不超过10万。

此次印度疫情大爆发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是由于出现了一种新变种病毒,还是由于未能管理好社交行为(有300万名朝圣者参加了今年的库姆·梅拉节活动),亦或是没有为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导致此次疫情大爆发?

300万印度人参加了库姆·梅拉节活动

最主要原因是莫迪总理领导的印度政府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这次疫情。环视世界,那些无视世卫组织警告的政府都使其国家遭受到了最严重的破坏。

2020年1月,世卫组织要求各国政府坚持执行基本的卫生守则——洗手、保持接触距离、戴口罩——然后建议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追踪病毒接触者和执行社交隔离措施。

这一套建议不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例如,越南政府非常重视这些建议,在实施后立即减缓了病毒的传播。

尽管已有证据证明这种病毒的危险性,但印度政府去依然行动缓慢。到2020年3月10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疫情出现之前,印度政府报告本国已出现了约50例新冠病例,病毒感染人数在14天内翻了一番。印度总理做出的第一项重大行动是宣布执行长达14小时的“全民宵禁”,这一行动引人注目,但却不符合世卫组织的建议。

在提前4小时宣布命令后,这次无情的全国封城行动把数十万身无分文的农民工送上了回乡之路,有些人就死在了路上,许多人把病毒带回了自己的家乡。莫迪在实施这次全国封城行动前并没有咨询其他阁僚的意见,如果他问了,那他们可能会警告他不要采取这种草率和不必要的行动。

莫迪并没有严肃对待这次疫情。他敦促民众点燃蜡烛,敲打罐子,靠制造噪音来吓跑病毒。封城时间不断延长,但在政府网站上,人们找不到任何系统性的国家抗疫政策。

在2020年的5月和6月,封城期限不断延长,但这对数以百万计的印度工人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得不去工作,靠日结工资来维持生计。

疫情持续一年来,印度目前有1600万人被检测出感染了病毒,185000人被确认死于疫情。人们不得不使用“检测出”和“确认”这样的词,因为印度的死亡率数据在疫情期间是根本不可靠的。

把医疗救护责任推卸给私营部门和资金不足的公立卫生部门造成了可怕的后果。多年来,像人民健康运动(Jan Swasthya Abhiyan)这样的公益组织一直在呼吁政府增加公共卫生支出,减少对利润驱动型医疗模式的依赖。但政府对这些呼吁充耳不闻。

印度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非常少——2018年这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重是3.5%,这一数字在近10年来一直保持不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人均医疗支出在2018年时是275.13美元,与基里巴斯、缅甸和塞拉利昂大致持平。以印度拥有的工业能力和国家财富来看,这一数字是非常低的。

去年底,印度政府承认每1000名印度人拥有0.8名医生, 1.7名护士。任何像印度这样幅员辽阔,财力雄厚的国家都没有如此之少的医务人员。

现在情况变得更糟了。印度每1万人只有5.3张床位,而对比中国,同样数量的人口则拥有43.1张床位。印度每10万人只有2.3张重症监护床位(中国为3.6张),只有4.8万台呼吸机(中国仅武汉省就有7万台呼吸机)。

印度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要完全归咎于私有化,即私营医院是按照最大容量的原则运行其系统,不具备应对高峰负荷的能力。

最优化理论不允许系统应对浪涌冲击(译注:浪涌冲击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这里指意外出现的高需求量),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这意味着医院将有多余容量。任何私营企业都不会主动布置多余的床位和呼吸机。正是这一点必然会在疫情中引发危机。

印度医疗资源不足

低医疗支出意味着投资医疗基础设施的资金不多,医务人员的工资不高。这是一种糟糕的现代社会管理方式。

资源短缺是任何社会都会出现的正常问题。但是,印度在疫情期间连基本医疗用品都出现短缺却是可耻的。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被称为是“世界的药房”,因为印度制药产业擅长仿制各种非专利药。印度制药产业在全世界排第三。

印度生产了全世界60%的疫苗,世卫组织使用的麻疹疫苗有90%产自印度,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药片绝大多数都产自印度。但在新冠危机期间,所有这些都没起到任何作用。

目前印度人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还不够快。印度人的疫苗接种工作不会在2022年11月之前完成。政府的新政策将允许疫苗制造商提高价格,但生产速度仍不够快,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印度国有疫苗生产厂仍处于闲置状态)。

此外,进行大规模快速采购的可能性也不大。医用氧气不足,而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JP)却没有兑现承诺,扩大产能。印度政府一直在出口氧气,甚至在国内储备明显濒临枯竭的情况下也没有停止(印度还出口了珍贵的雷姆德西韦注射液)。

2020年3月25日,莫迪表示,他将在18天内赢得“摩诃婆罗多”这场史诗战役(译注:《摩诃婆罗多》是记述印度古代战争的文学作品,后文的俱卢之战是书中描述的一场著名战斗),战胜新冠病毒。在做出这一承诺的56周后,现在的印度看起来更像是血流成河的俱卢战场,数千人已战死沙场,而战争进程却还未到一半。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亚洲时报》)

延伸阅读

印度外长感谢中国!印3件大事都与中国相关 值得警惕

最近,印度的新闻几乎上了所有媒体的头条,仔细梳理一下,有这么几件大事,与中国息息相关,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疫情失控,已威胁到中国。

看了最近各大媒体对印度疫情的报道,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虽然疫情已经如此严重,但印度政府似乎并未引起重视,仍然放任民众聚集,庆祝“大壶节”;政客们也为了自身政治利益,大搞选举拉票活动;甚至印度政府还要求推特删除关于印度疫情的负面报道……一系列骚操作着实令人咂舌。

4月29日,中国官方的一则消息,更是让人看了有些担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部分城市检测出印度变异毒株”。此前,就有外媒报道,印度这波疫情大爆发,已经影响到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等周边邻国。虽然我国一直严防死守、坚持常态化防控,但仍出现了途经第三国返回的人员被感染的病例。这些情况都在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防境外输入,时刻遵守国家的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把印度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与美日首脑通话,仍不忘提及中国。

4月26日,印度总理莫迪先后与日本首相菅义伟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

在日印首脑电话交谈中,菅义伟表示,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强化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感到担忧,希望印度能与日美澳等国家加强合作,实现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虽然两国也就疫情合作达成了共识,但日本磨磨蹭蹭,几天后才宣布将为印度免费提供300台呼吸机和氧气浓缩器。

在莫迪与拜登的通话中,双方都发表示会在应对新冠疫情上加强合作,会谈后,莫迪更是发推“感谢”拜登为印度提供的支持。然而,事实却是美国抵不住国际国内的压力,口头承诺要“全力助印度抗疫”,接着挤牙膏式地给印度送去了不痛不痒的援助:1000个氧气瓶、1500万个N95口罩和100万个快速诊断试剂盒。这对爆发式增长的印度实在是杯水车薪。

给印度送去实实在在支持的,反而是中国。中国的医疗器械供应商近日收到了至少2.5万台来自印度的制氧机订单。今年4月以来,中国向印度提供了5000多台呼吸机、21569台制氧机、超过2148万个口罩和约3800吨药品。

莫迪的这两通电话,不仅让中国感到心寒,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近年来,印度一直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加入了美国倡导的“四国同盟”,俨然已登上了美国战车,成为了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警醒,避免“农夫与蛇”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

三、印陆军参谋长视察实控线。

当中国制氧机飞向印度之际,印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悄然抵达中印东部实控线附近,进行战备情况视察。纳拉瓦内盛赞印军官兵“在最恶劣的地形、海拔和天气条件下”,还能保持“坚定和高昂的士气”,还放言要求武装部队“做好准备”。

对此,有专家表示,印度此举我们需高度警惕。印度国内的疫情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社会将可能出现重大危机,印度政府很有可能狗急跳墙,刻意制造边境冲突,来转移国内的危机与矛盾。我们需要时刻做好中印边境地区“有事”的准备。

据越南媒体近日报道,中国西部军区司令部已经建立了联合防空系统,目前正与印度军方讨论拉达克地区的边界争端,这是中国陆军、空军首次在靠近印度边境的地方建立了综合防空系统。显然,我国也是留有后手的,无论印军是否还会挑起冲突,反正解放军早已做好了“今夜就投入战斗的准备”。

4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王毅表示,中方十分关切印度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习主席也向莫迪总理发去了慰问电。王毅再次强调愿向印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中国红十字会、地方政府、民间友好组织和企业已向印方伸出援手。

苏杰生代表印度政府和人民感谢习近平主席向莫迪总理致慰问电,感谢中方展现善意和团结,为印方采购抗疫物资提供了大力支持,印方愿与中方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

面对疫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展现的是大国担当,遥远的国家我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更别说印度还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我们敬畏生命,不求印度知恩图报,只希望和平共处。而且依照经验,对待印度,我们时刻都做好了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