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条扎心的旧闻,2008年,厦门一位女士从银行取出了2684.04元。这笔钱是44年前她存进银行的,本金是1200元。

过程很复杂,故事却很简单。不过,你品,你细品。回过味了吗?

2008年往前推44年是1973年,那时候的1200元能买什么?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普通职工每月工资才20多元钱。
当年,好一点的大米大概1角3分钱1斤,猪肉7角钱1斤。家里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钱左右的伙食费。

这1200元,能养活一个12口之家3年,绝对是巨款!甚至有人指出“可以盖2栋楼”。
反观44年后的2684.04元,已经连一平米的房子都买不起了。
一个扎心的事实,44年的存款利息,根本跑不过#通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价飞涨,钱越来越不经用,购买力不断打折,这就是通胀的影响力,它会悄悄“偷走”我们的财富。

如何避免财富缩水,打赢这场“财富保卫战”?要说通胀,M2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M2是什么?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货币)=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M1(狭义货币)=M0+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有非常高的流通潜力。
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M2是广义货币供应总量,能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如果M2增速较M1快,说明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存在投资过热或需求停滞的可能,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可能产生资产泡沫,经济运行回落。

如果M2增长不及M1,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历年M2总量及增速数据,发现M2总量在不断扩张,增速缓慢下降。对于国家来说,M2增速必须能匹配GDP增速,否则就是通胀。而2020年我国GDP总量约101万亿,增速2.3%,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明显落后于M2。

通胀=人民币广义货币发行量(M2)增长速度-中国实际GDP增长速度。

再加上现在正处于历史上印钞速度最快的时代,货币供应持续增加。在过去的十多个月里,美国印钞同比增长82%,英国接近60%,欧元国家超发同比增长53%,“水淹地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一个很鲜明的逻辑关系出来了:
货币供应总量持续攀升,GDP增速下降,货币贬值速度加快,物价不断上涨。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你的财富增长赶不上M2增速,你的实际购买力就下降了,你就跑输了大市。

因此,对普通人理财的最低考核要求就是:跑赢M2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