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冬日对于北地的孩子来讲,大白菜总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生于70年代,彼时物质欠缺,购物凭票,食物单一。大白菜可谓是“百姓之菜”,价格平宜且易储存,迄今为止都是东北及华北冬、春季主要蔬菜菜叶翠绿如翡翠、菜肉雪白似象牙,做法千变万化,或炒或汆、或炖或煮,做主菜做配菜,做凉菜做热菜,角色纷呈,均可胜任。
每当北风起时,囤积大白菜的季节随霜冻开始火热。三轮平板车是当年最高档的运输工具,一颗颗的白菜经过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堆积在单元房门口,楼道的空余位置,随吃随拿,方便至极。大白菜的囤积季节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都是盛事,记得当年的小学作文作业小伙伴们十个有八个都会写到“帮助军属张大爷搬运冬储大白菜,一颗颗白菜搬运起来似铅锭一样,我们挥洒汗水,努力协助邻里。”课后,大白菜梆子也会成为同学间年少躁动的交流方式,暂代互扔雪球的对抗互动。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宋代范成大的这首《田园杂兴》就是专门盛赞冬日白菜之美味的。说这个时节的白菜甜如蜜藕,但又比蜜藕更加鲜美。苏轼赞得更夸张:“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居然直接将白菜与羊羔、熊掌相媲美了。大家对白菜之喜爱,可见一斑。北地大白菜的常见家常做法首推“醋溜白菜”,白菜梆斜切成片、过油后加糖醋、葱姜、香油及淀粉出锅,成品油光锃亮,食欲大开。“白菜炖豆腐”也是家庭大菜,汤菜齐备,白菜的脆爽和豆腐的丰腴相得益彰,热气蒸腾,为冬日的一家人增加温暖。如好友来访,香甜的大白菜芯是最好的待客之物,剥开层层菜梆露出嫩黄色的菜芯,切丝后撒盐、滴上几滴香油或辣椒油,配上几两二锅头,外面朔风阵阵,室内酒菜相宜,真是冬日里的无上妙品。白菜腌渍,岁月和味道的积累成就了北方“酸菜”,搭配猪肉及下水炖煮起一大锅,体现富足的生活,口味更是实在和满足。
近几年民间又杜撰出一道“乾隆白菜”,听起来唬人的很,貌似贵气十足,其实不过是大白菜拌芝麻酱、味道不错,但是和皇家关联起来不过又是商家的喊头。儿时临近新年之际,各家各户的剁馅声此起彼伏,似马蹄声奔腾回荡在整个楼里,馅儿的配料多样,而猪肉白菜馅饺子最为平实美味,正如俗语说:“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料距今约有6000~7000年。白菜古时称“菘”。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时期的《吴录》:“陆逊催人种豆、菘。”但广泛种植应该是在唐代。食疗家孟诜就在他的《食疗本草》中有过记述:“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不但说其味美,还发现了它的食疗功效。文人雅士更是极为推崇,韩愈就是一个。有一年冬天,大雪飘飘,孟郊、卢仝来访,韩愈把储藏的白菜细细切丝,加汤慢炖,满满一碗好像烩银丝,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笋。众人品菘尝笋,煮酒论诗,好不酣畅。韩愈更是欣然写下了“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二蹄”的佳句盛赞“菘、笋”之美味。
将“菘”称之为“白菜”者,最早应是宋代的杨万里。“新春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虀,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虀,就是捣碎的菜)这首诗的题目便是《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同是宋代的吴则礼也发出过“拟向山阳买白菜,团炉烂煮北湖羹”的感慨。看来,那时候白菜的吃法还很单一,就是放进白水里煮煮而已,却已然是赞不绝口了。
白菜19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如今的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南方的白菜是由北方引进的,其品种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大白菜含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而且,大白菜的维C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
国人喜爱好意头,白菜和“百财”谐音,遂白菜也成为美好生活寓意的象征。其中最出名的草过干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翡翠白菜”,其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熟悉而亲近。“翡翠白菜”原放置于永和宫,是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白菜虽然是常见蔬菜,但是寓意好,再加上多子多孙的蠡斯和蝗虫,就人生来讲就是圆满。
“百菜不如白菜”,诚不欺人。国画大师齐白石曾题:“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称白菜为“蔬之王”,绝对名副其实。
备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百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