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万事件刚发生时,没人会想到能发酵到这个程度。

5月5日,某音乐节上,乃万作为演唱嘉宾,唱到兴起,对台下观众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回看她这段发言,把“男孩子18岁后的梦想都变成买房买车”与“女生要多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挂起钩来,逻辑上显然是有问题的,被如今对“性别话题”愈发敏感的吃瓜群众拎出来批评,也是意料之中。但如果没有后续一系列操作,这番发言本身也就是表述不妥而已。

但迎来了大波批评后,5月6日乃万又发微博说“自己没错,不会退缩”,行,这很rapp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日,乃万工作室官微发了律师函,用词非常之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基本上等于火上浇油。支持她的粉丝及对此言论叫好的男性网友,与反对她言论的网友在各平台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而5月6日当晚,一个素人妹子的网上发言被人注意到,她是这样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甭管人家说得对不对,一个普通网友有没有权利对社会热议话题进行个人评论呢?没带脏字没侮辱谩骂,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看都毫无问题吧?

但她被骂疯了的对立网友找上门来,开始就她之前发布的“水滴筹”疯狂人身攻击,并有大V参与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她是一名癌症患者,之前在微博上发布了水滴筹求助。

本来这个程度的交锋与乃万本人并无直接关系,但有人艾特乃万后,5月7日凌晨3点多,她给这位素人网友打了3万元,并呼吁大家捐款给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本身做得没啥问题,她的粉丝也确实有不少人给妹子捐了款。但她这个流量级别的当事人微博转发这样的信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和谩骂。

支持她的人认为“乃万被骂还要帮助反对者,如此善良”,反对者认为“你不知道自己微博转发这样的信息就是在挂素人网友吗”。

乃万打款所po的这段话,也被人批评为“妹子根本没有骂你你别卖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位素人妹子的水滴筹被举报到关闭,银行卡被恶意输错密码后冻结,更多的人身攻击和谩骂针对她本人。因为她的本名和一些信息在水滴筹里出现,所以对她的谩骂也更具体更刻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中一位骂得响亮的大学生,被愤怒网友举报到他本人的学校,结果此前已经因为录制不当视频发布网络而被学校留校察看的他,此次直接被退学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没留下什么理智探讨的空间了。

结果还有毫不相干的明星非要参与进来。

李佳航,5月8日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呼吁男女互相体谅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被骂。5月9日又补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昕然,5月8日点赞了一篇#李佳航发文呼吁互相理解#的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发微博解释不是手滑,希望男女互相体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被骂。5月9日一大早,又发了条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在整个乃万事件中跳出来的各种rapper的diss作品和行为艺术,毕竟不算大众明星,这里就不提及了。

整个事件的走向,是越来越魔幻了。

谈论乃万事件,我并不想探讨任何性别话题本身,因为一句两句根本说不清楚。

而这,其实就是这场网络风波愈演愈烈的根源。

当我们就这样一个横亘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复杂社会问题进行探讨时,任何结论与总结性语言都会被攻讦,大论辩最终只会走向一场集体性的情绪发泄。

所以,我只想给越来越容易在公开发言上翻车的忠告。

明星几个

一、永远永远别碰那些你不熟悉、不擅长的社会议题。

举个例子,姚晨当年之于难民问题的发言,多年来成为她所谓网络黑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普通人对这样的话题随便哔哔几句,哪怕胡说八道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但公众人物发言会被无数人放大、解读。非自己所长,完全不该开口。

即使姚晨当年是作为联合国难民署的亲善大使,走访过几个难民营,了解了一些难民问题的背景知识,最后发表的言论依然被人深深诟病。因为这样的社会问题太过复杂,探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对国际政治形势、国内舆论风向的把握尺度,远远超过了明星的能力范畴。

不专业,就闭嘴。

这也是乃万事件中,Ricky在金球奖上的发言一再被转发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永远不要把已然发展为社会议题的事件探讨,再拉回到私域。

继续举例子,蒋劲夫事件。

蒋劲夫事件在当年引发的热度,远远高于他本人的咖位,因为事件早已脱离了“某明星疑似家暴女友”这种负面新闻的范畴,引发的是大众对于“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与PUA”的探讨。

在这一大形势下,任何明星基于私人关系对蒋劲夫本人表达的同情,都会被解读为“对女性受害者没有同理心”。如果真的要表达对他的惋惜,发言要慎之又慎才行。

可惜先后发言站队蒋劲夫的明星,都没弄清楚大众在愤怒什么。

再来看这次乃万事件中贸然发言的李佳航和陶昕然。动机不论,他二人的语言本身有问题吗?仿佛是没有的,男女互相谅解互相爱护互相关心,放在什么语境下都正确,可惜,在此事件里,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当大家的探讨已经走向“男性遭受的所谓逆向歧视是不是歧视女性的反作用力”时,你再把话题拉回到普通男女关系领域,试图用自己在生活里的经验聊之一二,它必然是一次失败的发言。不被骂,才见鬼。

希望明星贸然参与发言前了解一下事态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如果话题已经延伸到比较复杂的社会议题层面,参考上述第一点,不专业,就闭嘴吧。

三、永远永远别由着自己的性子,在不良情绪下不断发言。

四年前我说,有不良情绪时闭嘴,是明星的基本职业道德。

这四年间,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心比玻璃还脆、不知该何时闭嘴的明星,留下一个又一个热搜:“秒删”“怼粉丝”“挂素人网友”……他们也许开心也许糟心,但从看客的角度,统统四个大字:

没有必要。

乃万事件中,乃万在舞台上的话无论妥与不妥,是她那时的所感所言,虽然被搬到网上引起各种探讨与谩骂,但本质上这样的事情每一天都在娱乐圈发生。

明星访谈言论、明星直播言论、明星参加活动的采访发言、明星上综艺的闲聊……如果没有后续发展,这不过是贵圈常态,言论被微博兔区豆瓣互相搬运一通,发酵一番也就罢了。

但她自己不服气,先是发了自己没错的表态,又有律师函震慑网友,接下来又控制不住自己冲浪的手,捐款、转发、回复网友,从微博战到网易云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我写这篇文,不少微博网友还在私信里收到了律师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年前的辩手,四年后的rapper,这两类人确实会倾向于持续表达,及时闭嘴不在她们日常的选项中。

当然啦,没人敢保证,若她在舞台发言后不做任何表态,这个事件就一定不会发展到如今这个状态。

但起码她本人不必承担太多,且会有粉丝帮她做相对利落的切割。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每一幕都混着她自己的身影,根本不开。

撕掳

明星在激动状态下发言,1是不良情绪本身代表着在意与委屈,事情就没那么容易平息;2是情绪无法自控时措辞绝不会太严谨,说多错多;3是不良情绪会感染粉丝,让粉丝在愤怒、心疼等情绪下扩大战场,升级战事。

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但进一步绝对惊涛骇浪。这一系列明显带着不理智的操作,绝无可能带来任何良性进展。

四、非侮辱造谣谩骂的情况下,少上法律手段

律师函这种东西,早年间还有点震慑力,如今已吓唬不到见多识广的网友。感谢每年层出不穷的名誉权案件,大家法律意识都挺强的,多半都清楚评论与谩骂之间的界限。

那么如果针对非过线的正常评论猛发律师函,除了引来群嘲外,还有什么作用呢?安抚粉丝?然而整个事件中,你失去的并不是粉丝的爱啊。

乃万事件里,其实存在非常大的公关空间,哪怕做对一件事,也不会让事情糟成这样。

如果一开始能以“损害原则”严以律己,澄清“我虽非本意如此,但造成了这样的误解也很抱歉”,那么一切谩骂就没有了落脚点。

如果自觉委屈不愿道歉,缄默到底也不失为一个好选项。

每一口气都要跟网友争,又是何必呢?

有人说明星嘛,都是刻意炒作,黑红也是红啊。但其实我们能在乃万以及与之类似的很多事件中,看到明星的情绪与冲动,都判为炒作并不准确。再说,虽然有争议好过没话题,但想在类似大事件中博关注度的明星,也得先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个将万千diss声视若寻常的大心脏和经得起无数质疑磨损的路人缘吧。

也有人说,这个舆论环境下,反正讲什么都会被挑刺儿,注意不注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话在舆论环境越来越严苛的今天,已快成为真理。

但因公开言论引发争议,并不一定会走向最坏的结果。你会被谁质疑?质疑你的人是不是你的受众??被质疑被误读的情况严重吗?有没有解释的空间?这件事会存留于公众记忆中很久很久吗?

你的应对方式,决定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难吗?难就对了。

明星光环既然能几何级数放大你的收入与关注度,自然也会索取相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