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对国产科幻又爱又恨。

2019年的春节档,《流浪地球》破天荒的给中国科幻迷吃了顿饺子,本以为国产科幻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个冒出来。

结果之后冒出来一大堆所谓的“国产科幻”,又给我们狠狠地喂了一口翔。

不过最近,有一部国产科幻剧引起了我的注意。

起初注意到这部电影是因为一张炫酷的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即信息,以负熵为食”这句话出自薛定谔的名著《生命是什么》。

在这本书里,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概念:生命的本质是一种信息。

举个例子:我们为什么看到蛇本能的就害怕呢?是因为我们的DNA里记录着害怕蛇的基因,这种基因就是祖先为我们传递的信息。

除了文字之外,海报画面也有所表达,画面中央是一位赤裸的人,她蜷缩着身体,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种孕育新生命的感觉,或者说在表达对于生命形态的未知感,这也暗示了影片中可能会出现像“毒液”一样的外星生命体。

结合《太空群落》的名字,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宇宙中可能还存在着和人类一样的高级生物,它们给人类传递了某种信息之后,人类的反应将决定人类未来的命运。

老粉都知道,像我这种沉迷于精美制作,对画面有偏执追求的视觉动物而言,这种电影我是一定会关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名叫《太空群落》的电影,还未上映就先后拿到奥地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和基辅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两大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更有趣了,国产科幻竟然破天荒的拿到了国际大奖,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找来了很多《太空群落》的资料,发现这部电影有让很多科幻人着迷的设定——太空探索。

就科幻片而言,无论是比较早的《E.T.外星人》《星球大战》,还是最近几年的《阿凡达》《火星救援》,甚至像漫威和DC这样的超英电影也都能或多或少找到太空元素的影子。

毕竟就目前的科技而言,外太空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搞清楚《太空群落》值不值得看,我对这部片子做了一番深入研究,顺便帮大家排排雷。

因为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科幻新作,但更多的是头上顶着“国产科幻”,实际上各种谜之操作的半成品。

对一个科幻迷来说,这种成本能拿奖,就是给全体国产科幻人一个启示:好片子不一定要大IP,也不一定非得请个某某大牌演员,中国的科幻一定得适应中国电影的土壤,否则就是个模仿不到精髓的“四不像”。

虽然当前国内科幻的制作水准还不能和好莱坞相媲美,但起码也得有向最高水准看齐的态度。

就像没人想到,郭帆和吴京可以带着《流浪地球》在春节档“杀”出一条血路一样,现在或许不是国产科幻的元年,但一定是国产科幻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挖掘出好的国产科幻,不是完全照搬好莱坞,砸钱请明星,也不是固步自封,不求创新。

而是需要用心打磨,抱着“请观众吃饭”的态度,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下做出一部让观众买账的好片子。

因为科幻片和其他片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除了剧本之外,好的科幻片需要强大科技感和专业的人,才能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一个个让观众看到的画面。

而关于怎样拍好一部科幻片,有一个最直接的评判标准——画面构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际穿越》一问世,就引发了全世界科幻迷关于黑洞的讨论,原因之一就是克里斯多弗·诺兰对于还原真实黑洞做了几乎最大的努力。

虽然CG可以实现任何效果,但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场景容易违背物理原理,达不到对于追求的真实感。

于是在拍摄《星际穿越》的过程中,全片没有使用绿幕拍摄,在片场拍摄黑洞戏份时,制作组搭建了巨大的投影幕墙和1:1的飞船模型,演员在飞船内表演时,窗户外面就是幕墙投射的宇宙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几乎完全真实的情况下,才有了演员更好的发挥,也才有了经典的诞生。

我在查阅了《太空群落》这部电影的制作之后发现:这部电影里有一半以上的镜头都涉及视效制作。

而视效设计是对前期创作的完善和延续,是决定影片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从片子里宇宙飞船的设计来看,这并不是一艘传统意义上的宇宙飞船。飞船的船身就像一个巨大的砖头,布满了撞击坑,看起来没少经历磨难,应该是大有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诡异的造型和传统飞船有巨大区别,完全不像千年隼之类的星球飞船,这种粗野的设计、巨大的工业引擎,或许就是这种厚厚的外壳才能应对太空的撞击。

这就说明,在这部电影的设定里,人类的航天技术相比于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破了传统的“火箭发射”,但也还没达到和外星文明平起平坐的级别。

另外,影片中高级生命体异化成菌状生物这个设定很有意思,对一个科幻迷来说,自从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电影里的外星人都是这幅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矮小的身材,松弛的皮肤,超大的眼睛和扁平的额头,完全就是一副还没进化好的原始人的样子。

《毒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毒液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星人,而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和医学里的病毒一样,都是需要附着在宿主身上才能存活。

而在《太空群落》的设定里,外星人突破了“以人为模板”的刻板印象,从“外星人”成为了“外星生命体”,这种形似毒液,但并非毒液寄生人身那么简单,而是以一种更高级也更隐蔽的方式存在。

这和几乎所有的科幻概念都不一样,因为在现有的科幻作品里,外星人无非是换个皮肤,换个颜色,可是从来都没有突破“人”这个主体。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大胆也很新颖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概念设计,特效绝对是科幻片的灵魂。

《太空群落》的特效制作过程里也有一些新颖的理念。

比如,在美术置景的设计上,电影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和改变,包括飞船里的生活舱、舰桥等等都非常有辨识度,都带着浓浓的“亚洲味道”。从画面来看,《太空群落》的美术设计不同于传统欧美科幻片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转而加入了更多的“东方元素”,整部片子的颜色看起来也以灰蓝、军绿色这种暗色调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国产科幻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预算很多,可是片子里到处都是“五毛钱特效”,完全不知道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就目前来看,《太空群落》虽然没有大卡司,没有原著IP,把预算花在特效、概念设计、美术置景上,这种踏踏实实的制作态度让人欣慰。

总的来说,《太空群落》虽然算是中国科幻人的一次勇敢尝试,有很多突破,也有很多新的概念出现。

但科幻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好莱坞的科幻发展历经了几十年,才从初代科幻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中国的科幻片起步晚,确实有不少不成熟的作品,但也有《流浪地球》这样的经典之作,一代一代科幻人的努力,就是希望《流浪地球》不是最后的昙花一现。

对我们这些希望中国科幻越来越好,中国电影越来越好的人来说,科幻之路道阻且长,需要耐心、信心,也需要一个又一个勇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