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2021年5月17日了,这一天是第17个世界高血压日,希望中年朋友们听听我的故事。

作为一个60后,我妥妥成了一个年轻人眼中有些油腻的北京大叔。大叔可不是白叫的,人到50便意味着身体会发生各种微妙的变化,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不舒服,就像汽车一样到了该好好保养的年龄。

大家都知道2020年新冠疫情把全世界都折腾乱了,好不容易陪孩子顺利参加高考、送入大学之后,我们老两口终于从孩子初三到高三这4年的陪读生涯中解脱出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明显控制,旅游逐步放开,我们也该放飞一下自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都是一家三口单车长途自驾旅行,避开大城市去了很多国内外偏远而美丽的地方。如今想着利用双休日,利用东航随心飞,逐个打卡国内各具特色的大城市。第一站我们选择去了南方,2021年10月24日飞到温暖宜人的大上海,二天的旅程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再次出发的时候已是2021年11月17日,在北方的深秋初冬时节落地冰城哈尔滨。

上海和哈尔滨是两个地域风格迥异的城市,气候更是冰火两重天。

在俄罗斯音乐声中我们逛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冒雪去索菲亚教堂听了场音乐会,寒风中登上了松花江上的滨江老桥,最后去老道外品尝了哈尔滨舌尖上的好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哈尔滨回到北京家中便感觉头脑发昏,注意力不集中,心想坏了,用血压计一量98/144,果不其然去了一趟哈尔滨,把自己折腾得血压高了!

其实最近几年,每到秋冬交替的季节,自己的血压都会有些波动,但都是自我调节从没吃过降压药,过个十天半个月,身体就会恢复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一次不同往年,硬撑了些日子不见血压降低,赶紧去了医院。内科大夫听完我的叙述,也是让我自行生活调理再观察3个月,特意给我开了一盒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嘱咐我如果高血压持续严重了再服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春节这3个月,尽管十分注意起居饮食,但血压始终不能恢复到正常值。顺便问了长我5岁的大哥,他也是大约在5年前开始服用降血压的药。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生前也是高血压患者,这妥妥有着家族遗传的因素在里面。

都说一旦服上降压药,这辈子就不能断药了,血压的反复波动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4月份我又去了趟医院,当面问了大夫这个问题,答案却是出乎意料。

这位大夫问了我的基本情况,鉴于我是1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轻型高血压过了秋冬季节是允许停药的,前提是停药后血压应该保持在正常值内。如果血压再次升高,则需要及时服药,关键是平时要做好血压监测。

若问高血压离我有多远?从时间上来说,答案是50年的光阴,从新出生的小生命到中年大叔,衰老是必然的,从现在做起重视自己的健康,调理自己的饮食起居,适当服用降压药,对高血压的防治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问高血压离我有多远?从距离上来说,对于我碰巧是北京到哈尔滨1033公里的航程那么远。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东北地区长达半年的寒冬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的的确确是致命的敌人。寒冷地区的中老年人在冬天更容易脑出血,中风则是大东北最常见的老年病。

难怪那么多的黑龙江人成了候鸟,每年入冬便飞到海南三亚避寒,而我旅居在西双版纳的邻居中东北人也相当多,谁不渴望有个健康快乐的晚年呢?

希望大家关注健康,关注高血压这个隐形杀手,尽早防治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