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有大量汉族因为受满清政府迫害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为世袭果敢土县,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并入英属缅甸,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到1989年停战才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该地分属镇康土州以及孟定土府的疆域。17世纪南明政权向西南方败退,有大量汉族因为受满清政府而随着明军迁徙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世纪,镇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处出现了杨姓汉人势力,杨献才与继任者杨维兴以兴达户为基础,对外扩张。1840年,第四代领导者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中国将被木邦所侵蚀的镇康州上、中、下六户地,册封为杨姓土司世袭果敢县。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1886年,大英帝国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英国与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大部分则属于英属缅甸。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果敢在《中英续议缅甸条约》中被清政府割让英属印度的范围,成为木邦大土司辖下的小土司邦。

二次大战期间,缅甸争取脱离大英帝国,加入轴心国阵营。果敢在英国的授意下,转向与中国政府合作抗日,1943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重庆会见蒋中正,向中国政府要求军事援助,蒋指示两个集团军与果敢合作,一同抗日。但在两个月后,中国军队却夺去了杨文炳的统治权,并指派了杨文炳的弟弟杨文灿取代他的职位,直到战争结束,杨文炳才在英国政府的安排下,回到果敢。

二战之后果敢与邻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国独立,组成缅甸联邦。此后果敢获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从属于木邦。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历时两百余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权与地方议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