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蜀国弱小,土地、人口、经济都比魏国弱,可诸葛亮在世时,还倾举国之力北伐,当年重臣李严和刘禅都问过诸葛亮为什么?李严认为这是劳民伤财,消耗国力;刘禅则认为:自开国以来,魏军就不敢来犯,你频频攻打人家干什么?

当时诸葛亮告诉他们:“蜀中有天堑,凭借地势尚安居20~50年,那之后该怎么办呢?臣今年52岁,若臣不在,又当如何?凡是偏安一隅的王朝,不思进取,必被外人所灭?”

很可惜,诸葛亮北伐虽有小胜,却无法真正撼动曹魏政权,最终病逝五丈原,蜀汉最终也在刘禅手中而亡,甚至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

其实蜀汉一直以来都有挺多遗憾,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实力大损,诸葛亮兴复汉室的计划也因此被打败,最遗憾的还是,当年邓艾逼近成都时,刘禅明明还有十万大军可调动,却直接投降,蜀国就此而亡……

兴复汉室的梦想,最终落空,如果刘备、诸葛亮等人泉下有知,看到蜀汉如此局面,该是什么反应?刘备可能一头栽在桌子上说:“这个儿子太坑爹了!”

说正经的,当年诸葛亮留下了姜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能够扶持刘禅,可刘禅最终没有好好听诸葛亮的话,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让宦官干政,朝堂之上任由黄皓肆无忌惮。

姜维劝刘禅,但他就是不听,黄皓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姜维被逼无奈,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263年,姜维听说钟会在关中治兵, 他知道大战一触即发,立马上书让刘做准备,刘禅听黄皓等人说:“敌人不会来的,你放心好了。”刘禅竟然还真放得下心,甚至都不和蜀汉群臣提及此事。

也就在这一年夏天,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兵分三路大举伐蜀,蜀军主力姜维在率领十万大军,挡在剑阁。

司马昭派邓艾攻打姜维,希望能拖住他们的主力部队,诸葛绪则在后方发动战争,希望切断姜维和朝廷之间的关系,然后由钟会直捣黄龙拿下汉中。

姜维识破了司马昭的计划,立马派兵支援汉中,此时,两军陷入僵局,而这个打破僵局的人就是邓艾,他采取了一项冒险措施,选择偷渡阴平直奔成都,但这也并非畅通无阻,他还要面对诸葛瞻。

孤军深入,倘若邓艾无法击败诸葛瞻,那么等消息传到姜维耳中,他到时候就会腹背受敌,身陷绝地。

邓艾这招出奇制胜没想到成为了胜利的关键,他们七百多里的无人之地穿越过来,和诸葛瞻对抗,虽然诸葛瞻一开始击溃了邓艾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建议“速占险要”,出城于邓艾决战,最后兵败被杀,绵竹失守。

邓艾大军兵临城下,刘禅召集群臣商议该如何是好?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听,最终听从了光禄大夫谯周的话,最终向邓艾投降。

刘谌请求一战也并非不可取,当时蜀军在郫县有重兵把守,而且粮草丰富,倘若当时决定和邓艾一战的话,谁胜谁负也未可知,因为当时邓艾的军虽然逼近,可始终无法攻破郫县,如果将成都西面的郫县选做大本营,或许战局可以改变。

另外,在成都南面还有蜀国大将霍弋,他曾得诸葛亮重用,永昌郡蛮夷作乱时,他曾经带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取得胜利,当得知邓艾偷袭阴平时,他就想率军援救成都,可是当时刘禅不准。

霍弋本是成都一道坚实的后盾,倘若成都不投降,等到霍弋的到来,也还有希望扭转战局,可最后传给霍弋的消息却是“投降”,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内心失望之至,当成都被占领时,他穿着丧服祭拜了刘备三天。

当时刘禅明明还有10万大军可以调度,却不战而降,带领蜀国走向了灭亡。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刘禅的军事才能还不够,这场战争一开始,蜀国就没有做好防御准备,在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之时,低估了敌人,也没有调霍弋来成都,轻敌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是刘禅过于听信黄皓,黄皓崇信鬼神巫术,告诉敌人最终不会来,他却完全听信,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败,也包括最后的投降。

诸葛亮当初说得对,想要偏安一隅是无法躲过战争的,相信鬼神也不能躲过为难,想要强大,就不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