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自私地想让我尝试去适应与世界相处,努力过放下我自以为是的精神洁癖……”这段话出自于史学天才林嘉文的遗书,在前辈眼中,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最具学术研究能力的学者,他文笔老道,见解独特,思想深度远超常人,未来有着无限可能。然而,在高考前几个月,林嘉文却从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宝贵的生命,他没有来得及与家人、朋友说一声再见。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母亲、父亲、外公外婆都是教师,家里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林家的书架上堆满了史学典籍,国内外名著也有不少,客厅的电视机早已积满灰尘,从买回来至今,一共也没打开过几次。林嘉文说过,读书是他们全家人的乐趣,透过文字,可以与古人“隔空对话”,这种玄而又玄的感觉,只有亲身感受才会明白。

初中时,林嘉文出版了一本30多万字的书——《当道家统治中国》,他从道家角度出发,详细解读了道家思想与治国理政的关系,文景之治和汉王朝的迅速崛起,都要归功于道家。不过,《当道家统治中国》这本书并不是林嘉文刻意为之,他只是随手把读书心得写了下来,因为写文章是督促学习的一个好方法,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10年之久。后来,林嘉文索性把笔记整理了一番,他将各个衔接处略作修改,直到通畅圆润,才把稿件寄到出版社。

实际上,初中生出书并不算稀罕事,中国有14亿人口,偶尔总会出现几个天才。不过,若说《当道家统治中国》只是林嘉文小试牛刀,那么《忧乐为天下》,便是他的封神之作。据出版社的编辑回忆,由于林嘉文刻意隐藏了年龄,所以当他们拿到稿件时,还以为这稿子是某个教授的“杰作”。无论是篇幅、题材,还是行文风格,以及一段段的注释,都与一般性的通俗历史读物相去甚远,不出意外的话,销量会十分惨淡。

然而,当编辑得知《忧乐为天下》的作者只是一个17岁高中生时,却着实吃了一惊。有一说一,林嘉文的专业水平完全能与博士相媲美,他的思想深度已经超过寻常的博士论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林嘉文能通过北宋士大夫群体的特点和影响,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知识分子这一社会精英群体,在社会变革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知识分子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发出的声音极具影响力,一旦这些人的立场发生改变,便会掀起一场社会变革。

毫无疑问,林嘉文可以娴熟地运用各种史料,他的整合、疏通能力十分强悍,在许多学界存在分歧的地方,他能进行大量的分析和评判,即使面对余英时、李泽厚等学术大家,他也始终贯彻公正、客观的“第三者”观点。另外,林嘉文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热爱与无畏,他向往的历史无关于学问和学界,更无关于荣誉,他从不吹捧谁,也无需遮遮掩掩,这种心态确保了历史的真实性。然而在2016年2月23日,林嘉文却从楼顶一跃而下,将生命定格在了18岁,再过3个多月就高考了,本打算去北大历史系的他,永远不能圆梦了。

家人称,林嘉文在半年前就患上了抑郁症,他一直服药,但病情却不见好转。出事前一个晚上,林嘉文曾通过短信,把“遗书”的一部分发给了几个相交甚笃的历史学家,尽管他收到了许多安慰的话,甚至还有人试图打通电话,可他去意已决,不会再回头了。林嘉文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对天才来说,他们固然得到了普通人追求一生的东西,但是再活下去,也不过是生命的重复。也许,林嘉文正是忍受不了可以预见的枯燥乏味,才会选择提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