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为人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刚正不阿,为民请命,从不依附权贵,世人都叫他“包青天”。后来,世人为了纪念包拯,便将他奉为神明祭拜,民间到处流传着他的传说。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包拯一点不黑,额头上也没有月牙形的疤痕,他完全就是一副正常人的样子。当然了,虽说包拯没有传说中那么神,也不是天天都有断不完的案子,但他的智慧却无与伦比,人生也充满了精彩。
包拯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谓赢在了起跑线上。28岁那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到江西做一个知县。然而,包拯却是个孝子,本着“父母在,不远游”的理念,他直到父母离世才赴任,只不过,那已经是10年后了。上任之后,包拯展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凭借出色的政绩,他短短3年便调任端州知府,又过了3年,他已然是一名京官了。天子脚下,常有贪官污吏蒙蔽圣听,借机索贿之人数不胜数,每一个入京办事的人,都免不了被“刮掉一层皮”。
当时京城流传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也就是说,京城有2个地方不能“疏通关节”,一个是阎王,一个是包拯。都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包拯廉洁奉公,尽忠职守,从不滥用权力,多年来,他始终恪守本分,为百姓谋福祉。实际上,包拯也算遇上了明主,宋仁宗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纳谏,他被称为“守成贤主”,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无论尺度多大的谏言,他都能接受。有了包拯的牵头,朝廷上自然刮起了一阵清廉之风,不法权贵不敢顶风作案,纷纷偃旗息鼓。
打压完贪官污吏之后,包拯便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解决民间案件上,众所周知,古代断案远比现代困难,一是技术手段受限,二是取证困难,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一天,包拯接到了一个奇怪的案子:结婚第二天,新娘上吊自杀,新郎跳河自尽,二人感情十分要好,并没有爆发矛盾,况且,就算闹出了不愉快,也不至于舍弃生命吧?于是,包拯感到了一丝不对劲,在小两口自杀的背后,必定有罪恶的“第三只手”。
据悉,小两口结婚当天办了一场热闹的宴席,亲朋好友无不到场恭贺,光是礼金就收了不少。新娘是个有才华的女子,她之前读了一些书,对楹联略有精通。后来,新娘出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点灯登阁各攻书,只有对出下联,新郎才能入洞房。不得不说,这个想法颇具新意,只不过,由于新郎喝得酩酊大醉,到了入洞房的时辰依旧没有清醒,所以说,他一直没对出下联。无奈之下,新郎只好暂住书房,扬言等醒酒之后再对下联。
意外的是,第二天一早,新郎刚走到门口,便遇上了一脸羞红的新娘,新娘故作生气地说道:你为何一大早就出去了,也不叫我?新郎不知何意,他昨晚在书房睡了一宿,何时入过洞房?见新郎不承认,新娘又接着说道:不过,我还是蛮喜欢你对的下联——移椅倚桐同赏月,看不出来,你还是个浪漫之人……说到这,新郎什么都明白了,他极力澄清事实,说新娘一定“认错人”了。结果没过多久,新娘便上吊自杀了,而新郎,也在羞愤之下跳河自尽了。
理清案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包拯计上心头,他让人贴出告示,谁能对出“点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便能进入官府做事。包拯一言九鼎,从不开空头支票,一时之间,下联如雪花般涌现……后来,当一个士子对出“移椅倚桐同赏月”时,包拯立马把他抓了起来,这句下联与昨晚犯案之人说的一模一样,除了他之外,凶手还有何人?原来,就是他在对出下联之后冒充新郎入了洞房,古人女子把贞洁看得比生命还重,若不是他,这对新婚夫妻也不会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