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废掉,简单来分有两种:一种是被别人废,一种被自己废。

被别人废,废你的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再或者是一个时代。

被自己废,虽说直接原因在自己,但多多少少还是由某个人、某群人、某个时代导致的。

所以,一个人被废掉这件事本身的逻辑应该是:

一个人在面对一种可能废掉自己的环境时,做出了废掉自己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一个人是怎样被废掉的呢?四个原因:

“短”

追求短期快感,放弃长期努力的超额回报。

随便拍几个视频,就妄想成为大V。

随便看几本巴菲特的书,就以为自己投资能够赚钱。

学一两个月编程,就以为自己能够开发出非常好的软件。

这就是很多人脑海中的努力和上进,几乎就是痴心妄想,如果不能立马见效,那就马上放弃。

所以,他们做真正上进的事情很难达到满足,反而容易满足于及时享乐的事情,比如:

没有节制地刷朋友圈、短视频、娱乐,找那些炸眼球的东西。

长时间玩游戏,甚至是通宵,成谜于虚幻的成就感。

在网络上寻找存在感,掩盖自己的自卑和阴暗。

这些事情,很容易就能给人一时的快感,这种短暂的成就感,可以填补虚无的内心,但是却容易让一个人忘记时间,沉迷其中,最后就不知不觉的把自己废掉了。

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把它打磨成你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浅”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别人说做自媒体直播很赚钱,自己也就跟着去做。

别人说大米要涨价,自己就去买很多大米。

别人说这个男生或者女生不是好人,就马上分手或者断绝关系。

一直都习惯于在别人的指使和帮助下做事情,沉迷于思维的舒适区,哪怕身体再累,只要自己不动脑子怎么样都可以。

从来不看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很少参与创造性的事物,对未来有期望,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努力,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自己的方法上有没有问题。

这种人,很少获取高密度的信息,大多是被动地接受别人浅显的知识,成为别人观点的受众,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傲”

这种傲,不是有实力的傲,而是用错位成就感来麻痹自己。

就是专门拿自己的长处去吊打别人的短处,比如:和体育生比成绩,和学霸比运动等,或者是忽略客观条件去跟别人比一些其他东西。

这种错位的成就感,会造成一种“自己水平还不错”的假象,带给自己强烈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欲仙欲死。

自以为什么事情都懂,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插上两句嘴,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精通,遇到有人反驳,就立即开启防护模式,像刺猬一样锋芒毕露。

这种自嗨的感觉会像软绵绵的棉花一样,把自己给封闭起来,忘记了努力,知道最后大梦初醒才发现自己与别人已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耗”

这种耗,是自己跟自己耗,是情绪上的耗。

想做一件事情,又不敢去做,犹豫、纠结、原地踏步等,还没有执行就先想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甚至还没有开始就想好了失败的结果,自己与自己商量了几年,最后也没有动手去做。

不干实事,不愿意接受,就像一架坏掉的机器,通上电只是发热而永远不会向前走。

“拖”

遇事先回避,渴望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拒绝自我突破,习惯等待帮助。

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现在不想做的事情,就说再等等、明天再说、还没有准备好等。

总是觉得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今天没有做的明天多做一点,渴望用未来的时间弥补过去的遗憾。

生活在自己虚构的自信当中,幻想未来的自己,美好又幸福,却没有为当下去拼搏。

很多人都是这样:并不是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而是明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却无法下定决心去做,或者无法坚持做,并且越是这样越觉得自己废了、没有救了,焦虑不已,干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这4个方法可以帮助你下定决心,坚持行动:

1、不管怎么样,先做了再说

很多人在做事情之前会顾虑很多,如果这样做不是最好的选择怎么办,如果这件事不适合我怎么办,如果不能成功只是浪费时间怎么办等。

能进行这样的思考当然是好事情,但更多时候会让我们陷入犹豫不决、只思考不行动的怪圈。

这个时候,不如先什么都不顾忌,想做的事情做了再说,在行动中慢慢调整方向,直到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

很多时候年纪会发现,大多数问题是只有你真正去做了才会发现,行动之前的空想没有什么意义。

2、学会拒绝,懂得取舍

不要让自己的工作、生活被没有意义的琐事占据,拒绝不想去的饭局、逛街、聊天,拒绝没有效率的杂事,建立简洁的工作模式,反而会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认清自己真正的“舒适区”

有些人总是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区”,但你想过没有,这所谓的“舒适区”是你真正喜欢的吗?是不是不愿走出安稳的被迫选择?是不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向前迈出一步?“心甘情愿”才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大动力,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才是你真正的“舒适区”。

4. 坚持思考,坚持输出

将学到的知识、自己的思考、动人的故事等等,所有你觉得有趣、有用的东西写下来。输出、输出、输出,通过这个过程,输入进脑海中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你的逻辑习惯于思维体系,为你所用。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勇敢前行,任何年纪,都会是最好的时候。